分类浏览
地点
找到26条数据
  • 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经眉山市编委2006年第二次会议和市委一届第157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成立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该研究院属核定收支、全额拨款、定额补助的副县级事业单位。2007年3月16日挂牌成立。核定事业编制5名、人员控制数4名。首任院长蔡心华,现任院长方永江。研究院设有研究室、创作室、办公室等。首任研究室主任刘清泉、创作室主任刘小川、办公室主任杨江帆。主要职责是:三苏文化研究、三苏文化创作和三苏文化交流。为了加强研究力量,聘请特约研究员21名;为了充实研究资料,逐步购买了20多万元的图书资料;为了沟通研究信息,建成了“三苏文化研究网"(www.3swh.cn)、创办了《苏轼研究》季刊、创建了“苏轼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以上举措有效扩大了苏学研究的影响面。经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会同意,2008年1月1日,学会秘书处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迁至研究院。2009年11月、12月,创作室主任刘小川著《品中国文人》一、二卷,分别获得巴金文学院第六届“茅台文学奖"和“四川文学奖"。2010年12月,研究室课题成果《东坡文化产业发展概论》(学术专著)获四川省第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12月,研究室课题成果《东坡符号与产业创意》(学术专著)获四川省第15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4年6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10年度项目“苏轼遗址地合作机制研究"结项;2014年6月,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2013年度项目“东坡诗意"结项。近年来,研究院在《四川社科界》发表经验交流文章《苏研重镇是这样炼成的》(2010年第5、6期合刊)、《殆是前缘》(2011年第5期)、《当好“娘家",找好“婆家"-省社科联探索政研联姻的一次有益尝试》。简介内容源自《三苏文化大辞典》
  •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江苏省徐州市

    中国矿业大学苏轼研究院 成立于2011年5月28日,位于中国矿业大学东校区院内。院长王希龙,常务副院长罗承选。研究院依托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组织全校爱好苏轼的专家学者,对亲民贤太守、宋代大文豪苏轼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重点对苏轼在徐州为政期间的文化遗存进行深入挖掘,目前已编辑出版近50万字的《苏轼徐州诗文辑注》一书。《苏轼在徐州文化遗存价值研究》《苏轼徐州诗文名篇赏析》两部书亦将出版。该院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招收两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苏轼文化研究,为弘扬苏轼文化培养后备人才。该院围绕弘扬苏轼文化的主题,多次邀请著名苏学专家到中国矿业大学讲学,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光彩。该院学者还在徐州电视台的“文化徐州"栏目和徐州云龙书院开设讲堂,宣传苏轼在徐州的丰功伟绩。简介内容源自《三苏文化大辞典》
  • 乐山师范学院三苏文化研究室

    四川省乐山市

    乐山师范学院(三苏文化研究室,1999)
  • 四川工商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

    三苏文化研究所“四川工商学院三苏文化研究所"简称,2017年5月16日挂牌成立。研究所位于四川眉山东坡区眉州大道岷东段9号,宗旨是:以眉山“文化立市"战略为契机,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及应用型大学建设,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和协同创新职能,通过学术研究、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产品开发以及搭建研究平台等形式,充分挖掘三苏文化资源,为三苏文化研究传承及产业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主要职责为:(一)学术研究:着力于组织三苏学术文化挖掘、整理、研究,搭建研究平台;组织开展以三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理论研讨;主办或承办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对三苏文化的宣传,扩大其在海内外的影响。(二)产业研发:着力于三苏文化产业研发、三苏文化产品设计开发、三苏文化品牌研究和建设等,让三苏文化产业成为眉山市的重要经济发展支撑。研究所下设学术研究、文化产业研究和数字信息化三个研究小组,聘请特约研究员五名。现有专职科研人员二十五名,其中85%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学科背景涉及汉语言文学、语言文化、信息技术、产业经济和管理科学等。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是开展三苏文化学术研究、产业研发的团队之一。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