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导论
期刊
对于研习中国书法的人来说,几乎都无法忽视颜真卿(709—785)的书风。无论是对从事书法史研究的学者,还是拿起毛笔练习书法的人来说,这一点都是公认的真理。今天,颜真卿的书体早已被当做书法教学的典范,在全世界的中文书店中,都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他代表作的影印本。然而,可能会令西方读者感到奇怪的是,颜真卿的书风并不具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魅力。
倪雅梅[1];杨简茹[1];祝帅[1]
试从苏轼在惠州所作的诗中探索其当时的思想活动
期刊
苏轼谪贬惠州,是苏武一生中思想的重大转折点.如果说苏轼谪贬黄州,思想 上第一次遭受重大打击,因而不免对仕途心灰意冷,转而积极从事文学创作。
缪英
王安石救了美国农民
期刊
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到中国访问。令当时的中国媒体记者非常惊讶的是,这位美国佬居然与陪同他到处参观的学者和官员们大谈王安石.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推行新政之第一人,对这位1000多年前的中国政治家颇为向往.甚至想要寻访王安石的后代,详细了解他的事迹。
吴莉
百读不厌苏东坡——写在《苏东坡全集》出版之际
期刊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苏东坡劝人读书的名句,其实他本人的作品也是当得起这一待遇的。东坡著作自北宋以来,一直广受读者喜爱,各种文集、选集改编本不知凡几。我们从《中国丛书综录》的著录可知,苏轼诗文集有30种收入37部丛书,这在宋人中无疑是最多的.
舒大刚[1]
遞藏·題跋·複製: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書跡
期刊
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合卷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白麻紙,全幅縱28.3釐米,横306.3釐米,加上後人的題跋,總共全長450.3釐米,是篇幅最長的蘇軾書跡,現藏吉林省博物院。本文分析《洞庭春色賦》和《中山松醪賦》的書寫與複製情形,整理歷代庋藏流轉脈絡,以及九位題跋者的十三則題跋。研究發現:蘇軾多次書寫此二賦,尤其是寫《中山松醪賦》予友人,彌補個人作品出版受限制的困境。後世的石刻和法帖促進此二賦的傳布。乾隆皇帝至少兩次臨摹《中山松醪賦》,四度題寫《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合卷,其中兩次是在蘇軾寫《中山松醪賦》的河北定州,頗具深意。
衣若芬[1]
《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非苏辙作考辨
期刊
近些年来,苏辙诗的辑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其间也还存在一些误辑重辑的问题,是不可不辨。如《初春游李太尉宅东池》一诗,多家皆认定为苏辙诗,如乐贵明先生《苏轼、苏辙集拾遗》将此诗属苏辙,《乐城集》、《三苏全书》皆沿袭。
蔣信[1]
宋代的诗意学说与洪迈的接受意识
期刊
Poetic implication is one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poetics.There is a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ve theories in Song China.Hong Mai’s poetics embody the reception consciousness in four aspects.Firstly,poetic content and world are recongnized in the thinking route of reception theory.Secondly,the beautiful worlds created by things other than poetry are also recognized.Thirdly,with poetic implication as center,he re examined poetic creating activity and thus he criticized some poems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ry reception.Fourthly,aiming at the then prevailing practice to write poems as a reply,Hong Mai puts forth a proposition that "To reply by a poem one should reply in the implication.
张思齐[1]
词学视野中奇特的“两面人”——柳永词新论三题
期刊
对柳词的评价,在宋代形成一边倒的批判局面,这与宋仁宗对柳永两首词的误读关系不浅。历代评论柳词者,宋人极诋其词之俗,仿佛这是柳永所独造,事实上秦观、黄庭坚等于此“居上”;清初人取法乎前,推衍于后,基本上无暇探讨其词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经验。直到清末,论者才一面评析其词在表现情感和章法结构上的有益经验,一面着重对其词格卑下、语言尘俗等表示不满。柳永词诚不能免俗,在那些“花情柳思”词中,词体通俗、词意艳俗、用语俚俗的三大特点,虽然对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价值观提出了挑战,但终究只具有现世性、即时性意义,而缺乏优秀文学具有的情感思想趣味上的超越性之美。但柳词不只有通俗一体,如历代论者所见,柳词雅俗二体份量均等。其雅词,写景工丽,抒情深婉,意境浑成,笔法多变,影响了包括周邦彦、姜夔、吴文英在内的众多格律派词人。其雅俗二体词,还影响了王观、万俟永、苏轼。
邓红梅
宋代钦州治所迁移考论
期刊
关于宋代钦州州治徙往安远县的时间节点,一直未有确切说法。历代地方志与地理总志相互矛盾。大致有3种说法,一为北宋天圣元年(1023)徙治说,二为南渡之后徙治说,三为元代徙治说。但通过梳理官方历史文献、地方官员墓志铭以及时任郡守所留下的诗歌进行考证后得知,宋代钦州徙治安远县实际上是在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而徙治背后的动因并非经济发展与便利交通,而是基于城市防务的诉求。
黄粲茗[1]
先秦至西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汉书·艺文志》为样本的分析
期刊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尤其是先秦两汉时期,影响更为普遍而深刻。崔瑞德、鲁惟一说:“汉代的思想家即使不是全部,似乎也大部分接受了这个理论(注:五行理论),用它来解释世界上自然序列(包括创世过程)的延绵不绝的现象。”正是因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中收录了先秦至西汉时期许多有关阴阳五行学说的著作,为我们分析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对先秦至西汉学术思想的影响提供了样本。
李乔[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