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谭盾:用音乐沏一壶禅茶
期刊
说起谭盾,可以想到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音乐,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还有他年少时的《离骚》、《风雅颂》,以及近期的歌剧《茶》等。他把音符当作一杯水,将对人生、社会的种种观察和体验,统统泡进水里,源于天生爱做梦的一份激情将水煮沸,于是形成茶。就像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歌剧《茶》那样,泡出自己的那壶茶。
苏媛
苏轼回文诗 妙赞金山景
期刊
位于镇江的金山海拔不高,却因其山水之趣而在文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大诗人苏东坡曾多次来到金山,把金山从早到晚的景色变化全都印在了脑海里,并借助诗歌抒发出来。他曾写过一首《题金山寺》诗:“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
徐苏
“史者儒之一端”试解——兼论司马光、范祖禹的史论
期刊
宋代学者大多是综合型的学者,所以探讨其史学观念时,其核心应置于最根本的学术理念上,而不是就史论史。“史者儒之一端”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点之一,而这一论点与其所持有的儒学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儒学、史事、政事相互交织,这在司马光及范祖禹的史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涑水之学为中心,辅以其史论及政论,可以对这一论断有一个明晰的了解。
孙立尧[1]
茶禅
期刊
茶,味苦,幼时不喜欢。但从自家人粗碗喝凉水而杯盅待客以热茶,蒙眬懂得茶事的敬重。长大后在藏区当兵,知道藏族人和汉族人一样,家家也离不开茶。每逢建军节,驻地附近的藏民必定来连队帮着杀牛宰羊。藏刀锋利、漂亮,上下翻飞,须臾而就,总是吸引一圈战士围观。部队经常帮助藏胞,所以他们忙完活,既不吃饭也不收工钱。司务长过意不去,便馈赠砖茶当酬劳。砖茶质地粗糙。
临月
《汉书·西域传》的疆土意识与民族观念
期刊
《汉书·西域传》正文部分对西域诸国政治归属作了明确区分,对西域的自然与人文信息表现出高度关注,体现了两汉王朝统治者对西域都护所管辖下的地域拥有明确的疆土意识。然而篇末"赞论"却以"夷夏之辨"民族观为理论基础,提出西域无用论和羁縻论,与正文所显示的疆土意识自相矛盾。这是两汉时期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及边疆经略形势下的产物。
彭丰文[1]
辛派词人学苏及其词的“苏味”
期刊
苏辛词派,辛派词似苏词,固然表现在词风豪放及步苏词之韵而作,但更应看到的是,他们像苏轼一样,都有好庄子与陶渊明的趣味,从而其胸襟、性情与苏轼有一致的地方,自觉地将处世的通达与淡泊形于词,从而词风贴近苏轼,词的"苏味"自然而生。
阮忠[1,2]
试论宋代民俗词中的女性文化
期刊
宋代民俗词中展现出深厚的女性文化,体现在女性服饰文化,女性游艺文化,女性崇信文化之中,这是认认婉约为宗的宋词关注女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谢穑[1]
玲珑鲜活说三苏——《眉山苏洵》、《眉山苏轼》、《眉山苏辙》三书小序
期刊
三苏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应当弘扬的辉煌灿烂的重要文化。刘川眉的《眉山苏洵》、刘小川的《眉山苏轼》、熊朝东的《眉山苏辙》是最近完成的研究三苏文化的重要成果。这三部书稿的作者都是眉山当代作家,他们对三苏的研究饱含着对乡邦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激情。他们研究的视角新颖,作品鲜活通透,采用立体用笔,展示了中国文化如何造就了三苏,三苏又如何增添了中华文化的光彩,启迪我们今天该如何去认识与弘扬三苏精神。
张志烈[1]
中国美术史上的吴道子崇拜
期刊
唐代社会民众对于佛像的崇拜,导致对画佛像的吴道子崇拜。吴道子的画风被后世称为"吴带当风"。大唐文化的丰厚与开放,才是吴道子成长及成功的基础。至于"画圣"更是后人的敬意与崇拜,也是盛唐之后古代中国开始降滞的社会文化需要。
赵农[1]
欧梅唱和圈中的曾巩形象与创作——兼论曾巩唱和圈的存在与基本样态
期刊
曾巩在与王安石交往中,培养出要与圣人比肩论道的"奇伟闳通之士"人格,并很快将其展示给欧阳修,欧阳修识察并认可了这个以"文章"与"志节"见长的"奇伟闳通之士",且将其引进欧梅唱和圈。而曾巩在这个以诗歌见长的唱和圈表现比较被动而且诗艺平平,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与好评。曾巩初会梅尧臣时给梅留下了极端严肃而高冷的印象,直到几年之后两人才稍微亲近一些,梅尧臣将其与苏轼视为楚、蜀两地人才翘楚。与曾巩同龄的刘敞称曾巩与李觏为一时"鸾凤",但似乎均未得到曾巩诗歌的回应。曾巩虽然很早加入欧梅唱和圈却一直游离于圈内诗歌唱和之外,因而留下不擅长诗歌的刻板印象,这是后世称其短于韵语的主要理由。尽管在庆历嘉祐时期的王曾唱和圈中曾巩与王安石唱和互动频繁,熙丰时期曾王分道扬镳之后,曾巩也积极主动建立了属于个人的同舍同僚唱和圈,凸显出擅长诗歌与交际的一面,却均未改变欧梅唱和圈中留下的刻板印象。
吕肖奂[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