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佛禅诗话十则(下)
期刊
六、如今传法不传衣 王庭珪《赠别黄超然》:“我生不识黄太史,犹及诸老谈遗事。蓝田生玉海生珠,谓君眉目无乃似。谁作江西宗派诗,如今传法不传衣。句中有眼出月胁,密付嫡孙人未知。宗风后必喧人口,云梦更须吞八九。他年拈此一瓣香,狮子窟中狮子吼。”禅宗自菩提达摩来华,以衣钵为传法凭证,
张培锋
苏轼《喜雨亭记》“雨麦”释义及内涵辨析
期刊
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任职凤翔府,即今陕西凤翔县,并在府衙后凿池种树,垒墙修亭。恰逢当地旱情严重,苏轼被派赴太白山求雨(可参看《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时隔不久,当地下了一场透雨,而苏轼所修之亭正好完工,因作《喜雨亭记》以记之。
卢晓丽[1]
试分析苏轼亭台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期刊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成于明清。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很多,其知识的深厚、胸怀的旷达、艺术修养的高超,为他写出大量优美的游记散文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政治家有不少优秀亭台记散文。据《苏轼文集》统计的亭台散文主要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灵壁张氏园亭记》、《书临皋亭》、《临皋闲题》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这些亭台散文的分析,了解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王芳[1]
北宋仁宗朝科举改革与“太学体”之兴衰新探
期刊
"太学体"是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察太学体的科举改革背景,有助于了解其兴衰过程。仁宗朝科举策论考试改革,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策论的重要性由次于诗赋,上升到与诗赋同等重要;范仲淹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太学体,暴露了策论空疏、怪僻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诗赋重新在科举中占据首要位置。嘉祐二年,欧阳修借权知贡举的机会排抑太学体,使之彻底消失。
许外芳[1]
汉武帝与王莽经济政策比较——《汉书·食货志》读后
期刊
汉武帝和王莽的经济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的政治成熟度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结果。汉武帝之后西汉又延续了很多年,王莽却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可谓命也。
周华锋[1]
“东坡文化概论”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期刊
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发挥每门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这是教育界的共识。东坡文化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形成的思想、人生态度、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在内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坡文化概论”课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结合精读与浏览,融合理论与实践,联结课内与课外,创新多种学习方法,建立课程多元考核方式,让思政教育润化其中,立德树人。
方星移[1];张雪[1]
试探三苏的成器与天地人的内在联系
期刊
三苏成器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文章仅在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三苏成器的客观因素。
赖正和[1]
1079年的诗歌与政治:苏轼乌台诗案新论
期刊
先父因言,此处语中有隐讳。既为先兄讲述,因曰:"读书当知言外意。写一字,或有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二句未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己聪明,始解读书。"——钱穆《八十忆双亲》七《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元丰二年(1079)7月末的某天,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向神宗皇帝上了一个札子称,苏轼(1037~1101)在其诗中对国家的新政多有责难。
蔡涵墨[1];卞东波[2]
苏轼的四味养生法
期刊
苏轼养生中最有特色的是“四味养生法”,即“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无事以当贵 没有烦杂之事,没有忧愁之事,心安理得,不为外界物欲所扰;既不劳神,也不分心,心顺意畅,外轻内顺,身心舒展安逸,有利颐养天年。所谓“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早寝以当富 晚间早点卧床睡眠,不宜多熬夜,或将日间事放在夜间去做。这样是很损精神的。
赵叶
大江东去苏东坡
期刊
苏东坡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在杭州,他能随时随地自得其乐。杭州是多彩多姿的,而西湖又引人人胜。苏东坡充分参与西湖上的生活,有时和妻子儿女一起去游湖,有时与好喝酒的同僚同游。他多才多艺,方面最广,一支笔运用自如,写出的诗句,巧妙华美,合规中矩,地方文人,对他敬佩万分。
林语堂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