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乌台诗案——北宋湖州知府苏轼
期刊
《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轼)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如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这里记载的即是流传儒林的“乌台诗案”。由于案发在湖州知府任上,而犯案之诗文皆作于湖州、杭州任所。因此,此案也算浙江宋代一起名案。(一)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由徐州知府调任湖州知府。苏轼到任不久。
简究岸
苏辙的一首政治诗——《八玺》
期刊
秦人一玺十五城,百二十城当八玺。元日临轩组绶新,君臣相顾无穷喜。九鼎峥嵘夏禹余,八玺错落古所无。古人鄙陋今人笑,父老不惯空惊呼。
孔凡礼
現存《祭黄幾道文》卷并非王世貞舊藏
期刊
清笪重光、顧文彬等遞藏的蘇軾、蘇轍《祭黄幾道文》卷,一直被視爲蘇軾書法真迹,并被認爲是明人王世貞舊藏,曾裝入《六大家十二帖》。但根據目前已知的文獻信息,如《六大家十二帖》在清康熙間尚整體流傳、《祭黄幾道文》并未散出、明末董其昌觀跋題的是一件獨立作品、卷中并無王世貞及更早藏家的收藏印記等,可知現存《祭黄幾道文》卷并非王世貞舊藏之物,而其是否蘇書手迹,也有待根據實物進行深入研究。
艾俊川[1]
“月饼脱脱”里的大干世界
期刊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饸。”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留别廉守》里写出了中秋吃月饼的美好感受。传统月饼馅料香甜,外形更是精美,吉祥的图案篆刻在饱含祝福的饼皮上,蕴含着丰富的中秋文化底蕴,历经百年韵味犹存。中秋临近,在山西古城孝义前岭村内,处处弥漫着淡淡的香甜气息。据考证,手工月饼在孝义已有几百年的制作历史,如今更已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
白英[1]
东坡书简人物辨
期刊
由于文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中涉及的一些人和事到今天往往已不太清楚。经考证,《与陈大夫八首》中的陈大夫即陈君式,《与李通叔四首》中,书一、书二、书三都是写给李康年的,只有书四是写给李通叔的,二李非一人;《与康公操都管三首》中的康公操应是王公操,“都管”为“都官”
张志烈[1]
宋朝人的吃喝
期刊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辞。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子。有一碗是白色的圆球形的东西,有点像外面滚了米粒的蓑衣丸子。有一碗颜色是鲜红的,很惹眼,用放大镜细看,不过是几个带蒂的柿子!其余的看不清是什么。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只是猪肉。他称赞“黄州好猪肉”,但还是“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他爱吃猪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可以解腻。有人“忽出新意”以山羊肉为玉糁羹,他觉得好吃得不得了。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大概只是山羊肉加碎米煮成的糊糊罢了。当然,想象起来也不难吃。
汪曾祺[1]
论苏洵的“人情”观及苏、王关系
期刊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杨胜宽[1]
论晏殊被“污名化”的深层原因
期刊
庆历以来,范仲淹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庆历"君子党"完全掌握了后世的话语权,很多与晏殊有关的历史真相被长期遮蔽,无论是史学还是文学研究领域,晏殊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不应有的"污名化"。而清理庆历期间晏殊罢相的深层历史原因,也许是弄清晏殊之所以被"污名化"的关键所在。宋代"党争"激烈,由此而来的"君子""小人"、非黑即白的线性思维模式,是晏殊最终被严重"污名化"的真正原因;富弼、欧阳修等对晏殊的误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晏殊之被"污名化";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其文学创作的评价和定位。
邵明珍[1]
泉州湾宋代海船船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期刊
泉州湾宋代海船于1974年发掘出土,是我国发掘的第一艘体量大,年代早的远洋贸易木帆船,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海外交通史、对外贸易史、造船史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属于国家珍贵一级文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作为国内乃至亚洲大型海洋出水木质文物保护的先例,泉州湾宋代海船经过多年来综合性保护修复和开放式展览,其船体的保存现状值得关注。
费利华[1];覃丹[2];唐欢[2]
演义之外的传奇——诸葛亮
期刊
古往今来,不论朝代,无论阶层群体,社会各界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不吝赞美之辞。据文献可考,对于诸葛亮,三国时有“忠武英高”之称,晋有“岂神之祗,岂人之精”的感慨,唐时的武侯祠碑铭中有“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的赞美。写出了著名《蜀相》的“诗圣”杜甫,一生中有多达20余首诗吟咏或提及诸葛亮,宋代苏轼也曾面对其画像道:“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君王、武将中亦不乏他的欣赏者,如李靖曾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清朝康熙皇帝更是直接表示:“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此外还有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故事、戏文,自发形成的祭祀活动等,数不胜数。
吴映熹[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