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苏辙佚著辑考
期刊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以及《栾城应诏集》十二卷。另外还有《诗集传》等学术专著。苏辙文集之宋、元刊本,今存数种,皆为残帙。刊行较早,今仍逋行的足本有明蜀中活字本及明王执礼校刊本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盖集为辙所手定,……故自宋以来,原本相传,未有妄为附益者。"各本所收诗文虽基本相同,但仍有佚缺。栾贵明同志据《永乐大典》辑出《栾城集》漏收的诗文九条(见《文学评论)1981年第五期《苏轼苏辙集拾遗》),可谓较大的增补。唐圭璋从曾慥本《东坡词》中辑出《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见《全宋词》355页),亦属重要的发现。
刘尚荣
于细微处见文心——评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期刊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作家,他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卓有贡献.然而历代注苏诗者蜂起,注苏词者在宋人傅干<注坡词>之后,却鲜有传人.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开现代注苏词之先河,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惜其抄傅注而又骂傅注,增注部分其错处亦不在少数.20世纪后半期,苏词校注本不断涌现,先后有曹树铭<苏东坡词>,郑向恒<东坡乐府校订笺证>,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拙著<东坡词编年笺证>,蔚然可观.邹同庆、王宗堂之<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虽于2002年9月始出,却显其出蓝之胜.
薛瑞生[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宋徽宗《文会图》时代考证
期刊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幅上方有赵佶与蔡京书法风格题诗的《文会图》,一直被认为是宋徽宗名下的人物画作,但自20世纪以来就其成画时代而言,学界却持有不同看法,至今仍歧见纷呈。本文主要从宋徽宗之花押与钤印规律、收传印记与著录、器物造型、书画风格四个方面进行考察,指出《文会图》实际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加以探讨,通过综合考量提出《文会图》已非徽宗朝原迹,而是一幅完成于13世纪晚期至14世纪初期的后世摹本。
任仕东[1]
福建博物院·福建戏曲大观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期刊
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揭晓,人民革命战争陈列、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辽宁省博物馆新馆文物专题展、太行魂——晋城古代文明陈列、从皇帝到公民——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马王堆汉墓陈列、华夏脊梁——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基本陈列、
论苏东坡黄州期间的饮食文学
期刊
苏东坡在黄州期间的文学创作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饮食题材,这些文学作品记述了各种类别的饮食,描述了猪肉、鱼、菜羹、蜜酒等制作方法,涉及饮食养生原则等内容,不仅笔墨细腻,带有浪漫想象的色彩,而且饱含深情。饮食中不仅蕴含了他的思乡之情、苦中作乐的精神,还体现了苏东坡作品俗中有雅的韵味。尤其重要的是,他能推己及人,从饮食的角度关怀民生,凸显了他崇高的人文精神境界,也使其黄州期间的饮食文学的人文情怀远高于其他时期。苏东坡多普通大众化食物的描写与鉴赏,正是他自宋以来广受普通民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星移[1]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类标准及出土情况浅析
期刊
《汉志》诗赋略中赋的分类标准问题一直未有定论,这主要是因为诗赋略后未附小序,没有实证就难免令人生疑,通过分析更认同诗赋略本身就无小序,品级论的解释更为合理。近年来也出土了一些有关诗赋略的简帛文献,有必要对其中较为重要的进行梳理和探究。
宋琪[1]
“错”的艺术和艺术的“错”——《念奴娇·赤壁怀古》细读
期刊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苏轼词的代表作,而且是整个词史的巅峰之作,甚至被奉为词艺的最高峰,千百年来几无异议。然而,对其艺术究竟如何高妙,却缺少明晰的读解,往往多是大而化之的质的定性。就连词学大师唐圭璋先生也只是说:“上片即景写实,下片因景生情。”最具新意和深度的是孙绍振教授关于“豪杰风流和智者风流”的分析。
董华翱[1]
苏轼词中的水意象研究
期刊
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事物,当然也是诗人最喜爱的意象符号之一。水的源远流长、缠绵无尽,小桥流水或汪洋恣肆,形态的多样化,更使水成为文人们表情达意的媒介。在苏轼的词中,水意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象征:思乡、归隐或思考历史与人生。
戚白雪[1];姜云霞[1]
宋代南丰曾氏家族第四代诗词创作考论
期刊
南丰曾氏第四代①,在政治地位以及仕宦上没有达到上一代人(曾巩、曾布、曾肇等)的那种辉煌,而且在文学创作上也没能像上一代那样享有盛誉。但是这一代人如曾纡、曾统、曾续、曾纁、曾纮、曾绎等人的诗词创作,在北宋末、南渡初也颇受时人称道,他们大都与江西诗派成员交往密切,诗歌创作也基本都属于"江西续派",这固然是受时代环境以及诗坛创作潮流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是曾氏家族这一代人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与审美取向。
吕肖奂[1]
《黄州寒食帖》草稿之谜
期刊
苏轼,字子瞻,北宋著名文人、书画家,在诗词、书画等领域均有所成就。尤其在被贬黄州时期,苏轼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有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帖》。长期以来,人们对《黄州寒食帖》到底是草稿作品还是正式作品这一问题争论不休,我们从创作背景和具体字形入手,或许能一探究竟。
王彬绮[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