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形似与形美——以许渊冲100首唐宋词英译为例
期刊
许渊冲英译唐宋词追求形似与形美。选取了诗行、人称代词、句子与句子结构和英译整体形态等四个参数,对许译《最爱唐宋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译唐宋词,形式变化在所难免,形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家追求的理想,形美往往与形似成反比,追求在形似基础上的形美真是难上加难。
程永生[1,2]
从根源看苏轼与莱辛的诗画关系说
期刊
在对"诗"与"画"的同一性与差异性问题的探讨中,苏轼和莱辛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苏轼的"诗画同律"说与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对诗与画的关系做出了迥然不同的分析,这与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有密切关系。中西方在艺术实践、理论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是苏轼与莱辛诗画关系论迥异的根源。
张兴华[1]
苏轼论《文选》琐议
期刊
苏轼是北宋的大文学家 ,他对《文选》的评论 ,对后世颇有影响。苏轼论《文选》有得有失 ,本文对此进行评判。由于苏轼不喜《文选》 ,感情用事 ,常有贬低《文选》的现象 ,对此本文则加以驳正。《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正确地评价《文选》 ,是我们今天研究《文选》
穆克宏[1]
北宋词坛的“柳永热”
期刊
柳永风流俊迈,以歌词闻天下。不仅“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①,而且上层社会也盛行柳永词。②北宋词坛的歌词作者,或模拟、仿效,或将其当作词坛(?)敌,都想与之较量一番。王安石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但对于歌词创作,仍甚守旧。他主张按照“歌永言,声依永”的传统进行创作,反对“先撰腔子后填词”③,目的就在于抵制乐坛“新声”,主要是郑卫之声。即使如此,在他为数不多的歌词作品中,仍留下了明显的柳词痕迹。例如他的《雨霖铃》“孜孜矻矻”。这首词模拟柳永而又大大不及柳永。《雨霖铃》是个“颇极哀怨”的调子,柳永以之道别言情,哀伤之中并带怨恨,声情并称;王安石以之说禅理。
施议对[1]
苏轼以唐诗入词的动因研究
期刊
对宋人引用唐诗入词之现象学界评价不一,然不同作家之不同状况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本文通过对苏轼以唐诗入词的动因之分析,认为苏轼通过移诗入词借鉴和模仿了唐诗的创作技巧和风格;通过集句成词,在展现个人才学的同时也帮助词进一步向诗歌靠拢,逐渐雅化;而化用唐人诗意,推陈出新,让词作有了更醇厚的味道。此外的檃栝成词以合乐可歌为创作目的,也正说明了苏轼对词体音乐特性的尊从。多种形式的以唐诗入词是苏轼提高词品的手段,而词体也正是在苏轼手中真正开始由俗转雅了。
李锦[1]
《宋会要辑稿补》序
期刊
夫《会要》,一代史料之集大成者也。唐德宗贞元间,“苏冕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行于时。”此纂修《会要》之权舆也,其后,宣宗“大中七年(八五三),崔铉以馆中学士崔碌、薛逢等撰《续会要》四十卷献之。”而《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俱失载二书,则史臣之无识也。夫《会要》之为书,以会粹为体,“集事迹而为鉴。
王利器
《宋代文化研究》稿約
期刊
《宋代文化研究》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1991年作爲“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五十三輯正式創刊發行。自第二輯起,以年刊方式發行,先後由四川大學出版社、綫裝書局、巴蜀書社等擔任出版工作。本刊現爲一年兩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无[1];《宋代文化研究》編輯部[2]
人生 若只如初见
期刊
回忆像电影一帧一帧在脑海中回放—— 夏令营的到来令大家兴奋不已,初见浙江,唯有陆游的“稽山何巍巍,浙江水汤汤”来形容最为贴切。
陈赛容[1]
宋代韩集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评点校本《五百家注韩昌黎集》
期刊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断言:"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①韩学研究专家刘真伦先生亦指出:"韩愈的学说奠定了宋学的基础,……宋学即是韩学。宋人对韩学接受与传播的过程,也就是宋学兴起、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考量,韩学即是宋学。"②正因为韩愈在文学史、思想史与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宋代起,"韩学"即逐渐发展成为了专门之学。作为开展韩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韩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莫琼[1]
绿肥红瘦意无穷 浓妆淡抹总相宜──和中学生朋友谈谈宋词
期刊
王凯锋[1];马淑芬[2]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