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56461条数据
习近平用典青睐苏东坡
期刊
习近平同志无论是在地方上当领导,还是在中央当领导,发表过许多重要讲话,撰写过许多重要文章。其中用典恰如其分、生动传神、发人深省,为此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特别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版——编者注)一书出版发行。
涂普生[1,2]
2023-05-05
儒学视野下苏轼哲学探究
期刊
苏轼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逻辑过程,应该说是嬗变于庄学,参证于佛学、禅学,而归于儒学。苏轼继承儒学以人本为核心的"仁"的观念,"仁"的哲学思想指导着苏轼一生的哲学实践。苏轼的"礼"缘于儒学,但他对儒家"礼"观念的理解进行了拓展,苏轼通过《中庸论》对《中庸》原意的阐发,融进了他的独特思想,力图纠正过去儒者对"中庸"的曲解。
范琐哲[1]
《苏轼研究史》
期刊
本书是为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而作。现在正是新世纪开始的时候,总结以前研究工作的得失,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这是一件对推动今后研究深入发展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书以时代先后为纲,系统研究宋、辽、金、元、明、清、现当代及日、韩、欧美、港台研究苏轼的情况,着重阐述各代。
曾枣庄[1]
东坡西湖图的建构与拓展
期刊
东坡足之所履,往往有一个西湖。从其一生行止日渐构成的西湖地理分布图中,可以探知苏轼之于西湖有着精神与物质的创造。他独具慧眼,以助江山的笔力,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卷;他秉承儒家"志欲及物"的从政理念,疏浚湖泊,营造新美的山水景观,期冀实现其理想中的社会图景。苏轼与西湖相生相映,互动共存。西湖因苏轼的审美发现,倾情妆点,而成为湖光胜景,声名远播;苏轼对湖光山色的审美理想以及人生的价值追求则由此找到了最佳的物质载体,也留下了为后世所传诵的政绩与诗名。
何晓苇[1]
苏东坡以谜答谜
期刊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同结伴进京赶考。他们一路走,一路吟诗作对,一点儿也不寂寞。 这天,他们走到了太湖边,正赶上天气炎热,两人口干舌燥,见前面有一片桃林,于是想摘几个桃子解解渴。
周媛媛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期刊
一曲“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倾倒了多少英雄豪杰 !也使苏轼赢得了豪迈、雄放的千古美名。但仔细观察现存的 340余首东坡词 ,真正堪称豪放的不过三四十首 ,仅占十分之一左右 ;就思想内容看 ,东坡婉约词中言情词、咏物、怀古感旧、酬谢留别、写景记游几乎无所不包。
李志鹏[1]
浅谈苏轼的婉约词
期刊
施开诚
关于苏轼的婉约词──兼论苏词与北宋词风的关系
期刊
关于苏轼的婉约词──兼论苏词与北宋词风的关系[日]正木佐枝子从唐代到苏拭出现为止,词的风格是怎样的呢?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以及词集就可以明白,例如晚唐的温庭筠、北宋的二晏、欧阳修、柳永词,以及把温词放在卷首的《花间集》等作品,大致都是婉约...
正木佐枝子
苏轼的婉约词探析
期刊
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其婉约词也具有很高的成就。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冼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庞会香[1];宋方报[1]
陈傅良佛禅诗略论
期刊
陈傅良存世的三百五十余题诗歌作品,有十分之一在语词或内容上,明确含有佛禅元素。作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陈傅良并未壁垒森严地排击佛教,而是在诗作中明确表达了儒释同源之意,并坦诚早年濡染释氏的经历。陈傅良与佛禅的结缘,还可从其诸多游访名山古寺、结交僧侣居士、记录坐禅体验以及娴熟运用佛语释典的诗作中得见一斑。
黄文翰[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