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挽胡完夫母周夫人①
报纸
宋·苏轼②柏舟高节冠乡邻③,绛帐清风耸缙绅④。岂似凡人但慈母⑤,能令孝子作忠巨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历任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为“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开创湖州画派;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三席。史评其为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全才。他先后11次到常州,把常州作为自己的第二家乡,终老于晋陵城厢前北岸孙氏馆。今常州市内留有“仰苏阁”、“舣舟亭”、“洗砚池”等遗迹地。【注释】①胡完夫:即胡宗愈(1029—1094),字完夫,武进人。嘉祐二年(1057)举进士为光禄丞,历任史官检讨、集贤校理、知府、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等职。北宋元祐三年(1087)拜尚书右丞(宰相),参预朝政。众谏官合攻之,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后徙成都府,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绍圣元年卒,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著有《四世丝纶集》。②胡宗愈与苏轼是嘉祐二年(1057)的同榜进士,琼林宴上,吴、蜀联谊,他们成了好朋友。在元祐时期,苏轼在政治上红极一时,他就和同朝为政的胡宗愈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胡宗愈母亲去世后,苏东坡写下本挽词。现录部分为挽词前四句。③柏舟高节冠乡邻: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典出《诗经·鄘风·柏舟》;冠乡邻,为乡邻之冠。④绛帐清风耸缙绅:绛帐,师长或讲座的代称,《后汉书·马融传》有“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清风,清正之风;耸缙绅,使士大夫肃然起敬。⑤但慈母:仅只是慈母。⑥忠臣:指胡宗愈正直立朝,忠诚事国。宋代的党朋之争激烈,王安石的新党与司马光旧党的意气之争成为了朝政无穷祸患之源。哲宗向胡宗愈询问朋党之弊,胡宗愈答:“君子指小人为奸,小人指君子为党,陛下如果任用中立的君子,即可除朋党之祸。”为此写下了著名的《君子无党论》献给哲宗。元祐年间,胡宗愈升礼部尚书,后任吏部尚书。【浅析】此挽词为七言古风。所录前四句的第一句写胡宗愈母亲周夫人,在丈夫离世后贞节操守、遵礼守家,受到乡邦邑人的赞誉;二句写周夫人既是慈母,又为师长,言传身教,持家育儿,其清正之节令乡绅、大夫敬仰有加;三句高赞周夫人的慈母风范已非凡人可及,诗人为此钦佩叹服;最后一句归结胡宗愈之所以能正直立朝,成为忠臣良宦、延陵高望,此乃其母教子有方也!
2017-01-14
书城惠民书展再添新书
报纸
晚报讯自青岛书城惠民书展开展以来,以优惠的价格、多样的图书品种吸引岛城爱书之人。本周末书展再添新书,如华文出版社出版的《绣像四大名著》、《珍藏唐诗鉴赏》、《世界文化1000问》等;中华书局出版的《吕思勉文史四讲》、《黄永年文史五讲》、“璀璨星座”书系: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小李杜、三苏、给青年儿童“中华经典”故事书系等;吉林出版集团韩国引进版儿童科普“我发现了奥秘”系列等均以5折销售。
2013-08-10
元旦出游赏美景 乱丢乱扔煞风景
报纸
今年元旦假期,天气晴好,游客出游热情高涨。1月1日至1月2日,记者走进东坡城市湿地、苏母公园、三苏祠等景点看到,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均能做到文明出游,但也有少数游客不注重文明,出现了一些“煞风景”的行为。图为1月1日下午4时10分,东坡城市湿地,游客在休息的同时随意将吃过的零食袋丢到地上。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摄
2023-01-05
栖霞楼重九话别
报纸
栖霞楼重九话别—读苏轼的词作《醉蓬莱》余谪居黄,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栖霞。今年公将去,乞郡湖南。念此惘然,故作此词。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对荒园搔首。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有手栽双柳。来岁今朝,为我西顾,酹羽觞江口。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苏轼的这首《醉蓬莱》写于元丰五年(1082)九月重阳节,小序让我们了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当时是“落魄的罪人”,徐君猷是黄州的太守,一个是贬官,一个是太守,地位境况悬殊,但他们相处却如兄弟一般。徐君猷给了苏轼极大的尊重和关心。徐君猷本身是一个清正廉明、理政有方的好官,与苏轼的执政理念近似,由此两人相知相惜,结下了深厚情谊。这首词写在徐君猷即将去湖南任职的前夕,又逢重阳节,两人相约栖霞楼以酒话别,后作此词。《醉蓬莱》分为上下两阙,上阙苏轼想到自己被贬黄州已近三年,人生如在梦中,转眼间又到了重阳。苏轼作词时已近知天命之年,头发稀疏花白,身体也愈加衰弱,还是戴罪之身。好在最困难的时候有徐君猷的帮助——城中拨地五十亩,苏轼躬耕其中,自给自足,这才有了“东坡”的由来,才使得苏轼在黄州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写到此处,苏轼忍不住对徐君猷的人品用了“赖有多情”进行夸赞,用“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来评价徐君猷的政绩。想到能与这样贤明的太守一起年年重阳登高,对酒畅叙友情,如此延续下去该是多么幸运和美好。下阙中,苏轼借酒兴而将情感不断升华,人生已如此不易,苏轼的这一点快慰也随着徐君猷的调离失去了。想到此后与徐君猷不知何时才能相聚,苏轼的心情该是多么灰暗和失望。或许此时此刻,唯有酒能宣泄这千般的不舍和万般的无奈。词中苏轼连用“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摇落霜风、手栽双柳”细腻地刻画了离别的不舍。即使烂醉,也要把栖霞楼的紫菊茱萸细细地看个清楚,再反复记住他们的香味,还有他们两人亲手栽下的柳树。读到此处,一个情深义重的苏轼跃然脑海间,他不再是那个朝堂上意气风发、独立不随、“使我不言,谁当言者”的苏轼,而是一个平易近人、有着朴素情感的普通人。他也有常人的柔弱,这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但是苏轼毕竟不同于常人,他有自己的生存哲学,没有被现实压倒的苏轼,相反进入了一种超脱放旷的人生境界。我们能体会苏轼此时的情难自禁。接着,苏轼以“饮公遗爱,一江醇酎”继续深化了这种情绪,将个人情感的小爱逐步升华到一州百姓的大爱。可惜,徐君猷离开黄州半年后病逝于湖南。现在黄州城区有个著名景点——遗爱湖公园,其最高处有一亭,名曰遗爱亭,亭中碑刻有苏轼所作的《遗爱亭记》。首句“何武所致,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句中“遗爱”成了徐君猷的挽歌,也是徐君猷人生最好的墓志铭。《醉蓬莱》在苏轼平生创作的300余首词作中并不具有代表性,与他豪放旷达、浪漫洒脱的词风迥然不同。这种细腻、抒情的表达方式与他朴实、通达、坦荡的做人风格一致,是读者喜爱他和他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占丽霞—3
2018-04-21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报纸
新华社记者邹伟王立彬刘诗平侯雪静高敬何欣荣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情牵母亲河保护,指引高质量发展。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至美的图景,也是最深沉的情怀。(一)江苏南通,江畔明珠。站在五山地区滨江地带远眺,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而立,江岸葱茏蓊郁。“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40余载不舍昼夜,滚滚长江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依江发展、因江而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牢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念之行之,只为大江焕新颜。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一次次重要指示坚定明晰:2016年在青海,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20年在安徽,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2021年在贵州,告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在四川,叮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一项项有力举措陆续出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施;长江保护法出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初秋的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水天一色,候鸟成群。这些湿地的精灵,赋予这里无限生机。“我2007年去过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听到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回忆。“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致,关注和牵挂溢于言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这一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一度面临生态危机。近年来,当地先后关停近千家污染企业,修复生态环境,候鸟数量连年攀升。崇明绿色转型发展持续加快,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崇明之变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脸;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她和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情况。“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坚守长江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20多年的黄桂云内心十分激动。“我向总书记承诺,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将达到1000种。”黄桂云说,如今这一数字已达1380种2.98万株。在左岸坝首绿地,习近平总书记挥锹培土,亲手植下一株珍稀楠木树。如今,这株楠木树已从7米多长到近10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长。(二)在中国版图上,蜿蜒奔流的长江,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联结起锦绣中华。“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深刻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化工围江”,是困扰长江的“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总书记提到的这家企业就是楚源集团。“建设一流环保企业”,如今的楚源集团化工园内,一幅醒目标语展现着企业全新的定位和目标。清空岸线一公里内的生产区,持续投入2.06亿元进行环保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关闭污染大、能耗高的10多条生产线,成为湖北省第一批全国碳交易试点企业,同时开发绿色颜料产品,进军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痛定思痛,加快转型,楚源集团正在涅槃新生。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大江奔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创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视频察看贵州“中国天眼”现场,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走进武汉光谷,嘱托“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提出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创新潮涌,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迸发强劲发展动能。“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码头上风大雨急,总书记卷着裤腿,撑着雨伞,边走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江岸线上,16个5000吨级泊位依次排列,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忙碌。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要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仅几年时间,这个传统内河港口变身“世界的中转站”,货物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个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长江。通江达海,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考察,详细了解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全球疫情冲击下,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沿江省份着力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东部,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三)夏日高原,碧空如洗,长江源区正是水草丰美的时节。搬迁安置,休养生态。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多年来累计安排约10万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过上安居生活。“从前住帐篷、睡地上、点羊油灯,现在住新房、睡床上、家电齐全……”看着窗明几净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总会想起7年前的情景。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申格家,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申格兴奋地介绍从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到新家园后,家里生活的巨大变化。“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总书记的话让他心中更暖。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万里长江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是“坝头库首第一村”。入夏以来,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难求。“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支部书记谢蓉记忆犹新:2018年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在村委会广场边,总书记走到正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中间,高兴地同大家拉起家常。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日子过得好吧?”习近平总书记问。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笑着回答:“非常好!”笑声里,总书记对大家说:“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万里长江见证,“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巍巍黄鹤楼,滔滔长江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保卫战打响。“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走进社区看望居民,细致的叮嘱温暖人心。人民的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放在心上。2020年入汛后,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炎炎烈日下,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奔波。“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脚下的泥土里,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的话语温暖人心:“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巢湖大堤上,总书记亲切看望了在抗洪中牺牲的三位同志陈陆、甘磊、帖克艳的家属。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和人民的亲人,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你们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体,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万里长江见证,“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几个月前,安徽省马鞍山市,陈兰香的劳务公司签订28.4万元的保安保洁服务合同,仅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这个昔日的渔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拢嘴,上岸后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2019年,当地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上岸干点啥?当时的她一片迷茫。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70多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020年8月,安徽合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烽火岁月。“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长江之歌,由人民谱写,为人民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四)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相距20年的两次探访,意味深长。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印证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7月,四川广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通天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鸟足神像……熠熠生辉的器物,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母体中脱胎而来,令人思接千载。“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橹声欸乃,评弹悠扬。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从祖母、母亲、她和女儿,苏绣这门技艺,在这个家庭已传承四代。卢建英深研刺绣30多年。飞针走线间,一幅“太平鸟”图案栩栩如生。“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书记问。“有的要一年。”卢建英答。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两年多前,同样在江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重庆奉节,一代代文豪巨匠在此留下不朽诗篇。如今,当地努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千年“诗城”魅力彰显。安徽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当地出台办法建立专门制度,推动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性利用。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2023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殷殷关切化为一项项切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茂林修竹、古井桂树、肃穆祠堂……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承载着千年文思、家国情怀、中华文化。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通古达今,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望大江上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历史的经纬:“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奔腾向海,开放包容是长江的胸怀。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承载新使命,长江浩荡前行。“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一首《长江之歌》随着奔腾的长江之水,唱响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时代的长江正奏响新的澎湃乐章。
邹伟 王立彬 刘诗平 侯雪静 高敬
2023-09-06
这几天,公益活动真不少
报纸
●科普大讲堂主题:三九天饮食起居及自我保健主讲:张浩玉(洛阳理工学院营养讲师)、李霞(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时间:1月3日9时30分至11时地点:市科技馆二楼电话:60692600●梦想之旅河洛文化论坛主题:洛河与中国社会的变迁主讲:薛瑞泽(河科大人文学院院长)时间:1月3日9时至11时电话:1800379609118003796092地点:春蕾大厦十一楼梦想之旅俱乐部报告厅主题:梦想之旅河洛文化游之拜谒三苏园线路:宝丰香山寺—郏县文庙—三苏园—半扎古村时间:1月4日7时至19时电话:1800379609118003796092报名截止时间:1月3日15时●图书馆活动主题:少儿新书展时间:1月1日至3日地点:市图书馆一楼少儿阅览室另外,在市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1月1日至3日每天9时至11时,将分别播放电影《楚门的世界》《极地特快》《动物园看守》。
2015-01-02
欧阳修写古文的引路人
报纸
五代文章承骈俪之习,而渐蹈浅弱之敝,在北宋初年,第一位大声疾呼,倡导古文的是柳开。柳开是北方大名府人,年才十三岁,就敢持剑逐盗。强盗逾墙而逃,他追上去斩断了强盗的两根足趾。他仰慕韩愈、柳宗元的文字,遂自名“肩愈”,字绍先。又再改名“开”,字仲涂,意即能开圣道之涂(同“途”)。但儒家的道,本极富忧患意识,是大众不能承受之重,宋初天下太平,世人终究更加欣赏丰赡华美的盛世文章,杨亿、刘筠的骈文仍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这就像是唐代全盛时期的殷璠,选《河岳英灵集》,自王维、王昌龄、储光羲以下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却没有杜甫的地位一样。因为《河岳英灵集》重视的是兴象,以高远绵淡为尚,注重的是文辞声律之美,那全然是盛世文章的标格,杜甫深沉苦涩的诗味,是难以被当时人所接受的。其时又有郓州人穆修,以古文而称于世。穆修性情刚介,卒至穷死,但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以其曾补颍州文学参军的缘故。而从其游的苏舜元、苏舜钦兄弟,也有文名。当时为古文者尚有尹洙、范仲淹等人。尹洙字师鲁,以字行,欧阳修说是“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他由馆阁校勘充太子中允,正逢天章阁待制范仲淹被贬往饶州,朝廷贴出敕榜,诫百官不得与范仲淹相朋党。师鲁上奏曰:“仲淹忠亮有素,臣与之义兼师友,则是仲淹之党也。今仲淹以朋党被罪,臣不可苟免。”遂贬监唐州酒税。师鲁明于武备,深于治乱,所著《叙燕》《息戍》二篇,为世传颂。后因得韩琦赏识,长在军中,对西夏兵事尤所熟悉。《宋史》本传说“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尽当时利害”,又说他“博学有识度,尤深于《春秋》”,可见师鲁无意于专力为文,只是他的学问根底和人生阅历决定了他不能不倾向于去华显朴的古文。尹师鲁是欧阳修写古文的引路人。欧阳修早岁工于骈俪之文,试于国学、南宫,皆魁于天下。至任河南推官,从师鲁游,乃力学韩愈文。欧阳修早膺巍第,晚更显宦,一直做到参知政事的副宰相之职,更能奖引后进,尤精识人,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皆在布衣时蒙其赏誉擢拔。以他这样的身份地位,来提倡古文,较之柳开、穆修、尹洙辈,自然是事半功倍的了。文学史上不乏因显宦而率一时之风气的例子,如明代“三杨”的台阁体诗,清代王士禛的神韵一脉,但都不能持久。唯独欧阳修及宋五家(曾巩、王安石、三苏)的古文,却能与唐之韩柳并峙,后世尊为文章渊薮,效习不辍,其故安在呢?原因便在于,欧阳修承接韩愈的精神,以道统自任,至其为人,又能以风节自持,在台谏任上,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而不惧,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他的文品就是他的人品,将“文以载道”之义发挥到极致,故能为当时及后世学者所推崇。
徐晋如
2020-07-30
东坡故居第七届爱媛38评选大赛暨产品对接活动举行
报纸
农技专家对果品进行测量和综合评审。本报讯(实习生骆卓娅记者张玉文/图)10月24日,东坡区三苏镇百家村异常热闹,这里正在举行东坡故居第七届爱媛38评选大赛暨产品对接活动。当天,有100多户果农参加了果王大赛。来自市农业局和东坡区果业协会等单位的5名农技专家,通过对色泽、果型、酸甜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和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果王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技术,也有利于爱媛销售。”60岁的果农祝桂枝从2005年开始种植爱媛,目前已栽种了4亩多,今年预计能带来收入10万余元。当天,她精心挑选了自己种植的爱媛参赛。据悉,该镇是四川省内爱媛38的主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近12000亩。此次活动,不仅让水果种植户能够与农技专家交流种植技术,还能与水果收购商进行业务接洽,让广大水果种植户在家门口就能将水果卖出去。
2017-11-01
眉州行
报纸
H高宝平一眉州天府锦云长,蓄秀文风进士乡。千载英雄名世界,东坡故里永其昌。二西蜀秋风野菊黄,三苏文化古今彰。岷江侧畔今相聚,喜意丹青翰墨香。三大江东去风云势,湖上初晴潋滟诗。一代文忠千古颂,高山仰止德之师。四桂香含露风淸月,苏子登舟霅上明。仰止文忠千古绝,知州闲赋爱山行。五时任元丰岁,湖州谢上呈。祷晴祈雨事,苕霅爱山名。
2018年11月3日 A06:A06-怡·情 稿件来源:湖州晚报
2018-11-03
“五日登州府” 何以传佳话
报纸
北宋元丰八年,被流放黄州苦闷煎熬六年之久的苏轼,终于得到起用,被安排到登州(今山东蓬莱)任知府,却又在五日后接到朝廷提拔诏命。在他离开登州之后,当地百姓修建苏公祠,立起众多苏公碑,还刻有《乞罢登莱榷盐状》,至今还流传着“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佳话。短短五天的任期,为何能让当地百姓如此怀念,使苏轼在登州的足迹成为永恒?政绩不分任内任外,而在真心为民。登州沿海历来是重要的产盐之地。当时,登州府灶户(盐民)煮盐为生,老百姓的食盐本来可以从灶户那里买,而榷盐制度规定,灶户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方,所有百姓不得不食用高价的官盐。在此地当官仅五日的苏轼,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不再过问此事。然而,他卸任后又驻留了十余日去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即使是离任登州还继续为登州老百姓办实事。苏轼刚刚到京城,就奋笔疾书上奏朝廷《乞罢登莱榷盐状》为民请命,请求废除登州榷盐制度,准予蓬莱沿海一带“灶户以煮盐为生,百姓赖灶户食盐”,为蓬莱百姓争得了不食官盐的优惠政策,充分展现出他勤于政事、关注民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观。政绩不论任职长短,而在惜时尽责。在短短的五天登州太守任上,苏轼没有临时观念,没有因为时间短暂认为难有作为,也没有因为干出政绩也是后任的就躺平,更没有在卸任时四处游山玩水,而是惜时如金,竭尽所能体察海防和民情。在《乞罢登莱榷盐状》中,苏轼陈述了“登州、莱州百姓食官盐,官无一毫之利而民受三害”的调查结论,提出了灶户直接卖盐给百姓,官府只收盐税的办法。同时,苏轼通过实地查访,掌握了登州屯兵戍守的具体情况,在《登州召还议水军状》中指出当时海防武备松弛,屯兵多有外调的严重问题,表达了他深恐“兵势分弱,以启戎心”的忧虑,提出了固定驻军、教习水军的建议。这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无疑是打在苏轼从政为官政绩观的内心烙印。政绩不在四处周全,而在去私立公。在苏轼结束短暂任期即将进京赴任之际,面对食盐官营专卖制度这个棘手问题,按理他没必要费尽周折去触及一些权贵既得利益,给自己招惹是非,尤其是他刚刚从贬谪之处重新起用,更忌节外生枝殃及来之不易的仕途机遇。然而苏轼并没有明哲保身、顾及私念,搞四处周全,当个“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增加人人说好的政绩印象分,而是心系“国之大者”,站在克己奉公、报国为民的立场上,将个人得失、官场进退全都抛诸脑后。正是苏轼这种一心为公、公而忘私的政绩取向,革新了榷盐制度,极大改善了登州百姓民生。也促成了蓬莱阁下建成了刀鱼寨,使登州边海防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清代盐政碑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苏文忠公莅任五日即上榷盐书,为民图休息,土人至今祀之,盖非以文章祀,实以治绩也。”这也揭示了苏轼能留下“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政绩的历史密码。政绩事关民心向背,事关事业兴衰。苏轼“五日登州府”的政绩观,印证了“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古今共同信条,也激励为官从政者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2023-11-03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