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15765条数据
37条“夏纳凉”农游线路 邀你畅享燕赵清凉
报纸
■石家庄太行大街农业观光园■秦皇岛海港区老君顶休闲农游■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海滨休闲农游■唐山迁西县花乡果巷休闲农业园区■金山岭长城行草原踏海浪漫步太行幽谷;摘瓜果品美食尽赏乡村美景望山看水忆乡愁,最美是河北农游。盛夏将至,带上行囊远离炎热喧嚣,开启一场清凉农游。行草原,踏海浪,漫步太行幽谷;摘瓜果,品美食,尽赏乡村美景。暑期来临之际,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各市农业农村局推荐了37条“夏纳凉”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线路,邀您探寻美丽乡村,畅享燕赵清凉农旅。□本报记者马冬胜1.石家庄市自然人文体验游:石家庄市区→三苏古籍→苏园→航空小镇2.石家庄市栾武封地休闲游:石家庄市区→太行大街观光园→天康三苏土布→柴武台公园、三苏纪念馆3.张家口夏季避暑生态游线路:张家口市区→崇礼山亚湾→大境门→安家沟→万全杏花沟→宣化假日绿岛→金坤农业观光采摘园4.张家口市涿鹿夏纳凉一日游线路:涿鹿县城→黄羊山国家森林公园→武家沟镇溪源村→燕王沟村→黄帝城5.张家口市京西消夏生态休闲游:张家口市区→鸡鸣驿古城→怀来县惠怡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桑干酒庄→镇边城村6.承德市丰宁中国马镇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线路:承德市区→千松坝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马镇→大汗行宫→俄罗斯风情小镇→神仙谷七彩森林7.承德市宽城“花果满乡”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线路:宽城满族自治县→花溪城水上乐园→仙台山→蟠龙湖生态游8.承德市隆化“草莓公社”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线路:承赤高速七家收费站→七家草莓公社→“拾莓有稻”亲子体验农场→“北京银都园林花海”景观带→枫水湾温泉城、水上乐园→国家森林公园9.承德市滦平皇家御路百里休闲农旅观光带线路:滦平县城→金山岭长城→绿康园→百草洼森林公园→金沟屯下营子中药花海小镇10.承德市平泉品果乘凉线路:承德市区→平泉贤来闲去水果专业合作社→平泉辽河源国家森林公园11.承德市围场“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区线路:蓝旗卡伦乡高速段→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清猎苑旅游文化景区→棋盘山精品旅游示范区→钓鱼台湿地公园→猎苑满乡精品示范区→漂亮的房子→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一号风景大道12.秦皇岛市山海关观海戏水线路:秦皇岛市区→山海关区南部沿海渔家乐13.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满乡夏日和风”线路:秦皇岛市区→花果山→大森店康养小镇→七彩青龙·阿布卡小镇14.秦皇岛市卢龙左右生态谷-柳河山庄线路:秦皇岛市区→左右生态谷→柳河山庄绿色生态庄园15.秦皇岛市老君顶-蟠桃峪风景区休闲线路:秦皇岛市区→老君顶→蟠桃峪16.秦皇岛市抚宁区休闲农业线路:秦皇岛市区→宁海大道→旧县村抚宁天路→兔耳山片区游览→茶棚乡南山村仁轩酒庄→王汉沟—燕东民俗体验地17.秦皇岛市昌黎县休闲观光旅游夏纳凉线路:秦皇岛市区→抚宁→金士国际葡萄酒庄→华夏庄园→葡萄沟18.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渔岛线路:秦皇岛市区→渔岛海洋度假区19.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畅游农业梦想农旅线路:秦皇岛市区→北戴河村艺术村落→集发农业梦想王国→西古城村20.唐山市遵化采摘体验线路:唐山市区→遵化东出口→禅林寺→鹫峰山→双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尚禾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汤泉→清东陵21.唐山市迁安夏季长城山野绿道纳凉体验线路:迁安市区→亚滦湾农业公园→乐丫文化产业创意园→桃园农庄→白羊峪长城旅游区→徐流口豆乡小镇→欧C草莓采摘园→杨家坡民俗文化园22.唐山市迁西县夏戏水休闲路线:唐山市区→迁西县花乡果巷休闲农业园区→迁西县栗香湖旅游度假区→京东板栗大观园休闲农业园区23.唐山市丰润夏季避暑纳凉休闲采摘线路:唐山市区→唐山市丰润区田美农场→京东龙泉谷景区→百草坡现代农业园区→山缘生态庄园→西那母三村生态旅游度假村24.廊坊市固安观花避暑采摘游线路:廊坊市区→景熙花园→盛世农合生态农业→昊缘生态园25.廊坊市三河夏日山野休闲观光游线路:首都环线高速三河东出口→明福农林观光园→璞然生态园→三河市蔡营旅游观光休闲园26.廊坊市永清夏日戏水赏花休闲游线路:廊沧高速永清南出口→廊坊凯峰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廊坊远村现代农业园→河北恒都美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7.衡水市果品采摘游线路:衡水市区→衡水湖→锦湖养正现代农业生态园→康晟采摘园→景芝源灵芝文化产业园28.衡水市品儒家文化,尝漫河西瓜线路:衡水市区→衡水湖→景泓苑→凯骏示范园→阜城漫河29.沧州市河间古韵一日游线路:河间北下高速→冯家大院→河间府署→景和园区30.保定市易县夏乘凉线路:保定市区→狼牙山万亩花海农业园区→易水湖、恋乡太行水镇→清西陵→百泉生态园31.保定市夏游满城避暑纳凉线路:保定市区→大平台龙居瀑布景区→借山而居→神泉山庄→龙门山庄32.保定市阜平夏纳凉线路:保定市区→阜平县嘉鑫食用菌核心区→阜平天生桥风景区→阜平县顾家台骆驼湾村→辽道背原始村落33.邢台市特色风景夏纳凉休闲农业线路:邢台市区→秦王湖风景名胜区→玉志山庄34.邢台市嘉年华精品线路:邢台市区→南和县农业嘉年华→内丘县鹊山水世界35.邢台市田园观光魅力乡村纳凉游线路:邢台市区→利多生态农业公园→金沙河红薯岭生态田园产业综合体→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栾卸村→王硇36.邯郸市健康“森“呼吸旅游线路:邯郸市区→天慈峰林游客中心→慈母草堂、滴水岩等景点→天慈峰林农场→营养膳食原生态餐厅→茶艺、古琴课体验→太祖金顶37.邯郸市避暑长寿村旅游线路:邯郸市区→武安市京娘湖景区→田鑫小镇→长寿村
马冬胜
2020-07-01
苏洵发奋读书
报纸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祐集》。“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说的就是这位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被时人称为“三苏”。“三苏”的称号是时人对其父子三人文学成就的赞扬。不过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相比,他算是大器晚成了。他科举进第的时间与自己的儿子们相差无几。古代读书人,一般从稚童开始就接受教育,乡学、族学、私塾一类的学校非常多。寒窗苦读期间,学子们要将圣人经典倒背如流,并且能理解透彻,才有可能科举顺遂。“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之类的文章,花的时间绝对不少,所以要从小开始学习。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怎么看都是一件异事,这是为什么呢?从苏洵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年少之时就对读书不感兴趣,反而向往四处游历浪荡的游侠生活,如李白,便是他向往的对象。而当时苏洵的父亲苏序尚在人世,苏洵根本不用担心养家糊口的责任,这让他有时间有精力也有钱财四处游历。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苏序对于苏洵不读书反而外出游历之事并不阻止。年长之后,苏洵才认识到读书的重要,于是才进入学校学习;但一开始,他仗着自己的聪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读书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并不专心学习。后来,直到苏洵第一次参加乡试,惨淡落榜,当初他看不上的人却榜上有名之时,苏洵才犹如受到当头棒喝——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于是,他醒悟了,从此发奋读书。最终,苏洵学有所成。而且,因其教子有方,其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称,与其父同列“唐宋八大家”。
张蓬云
2023-09-19
海南沉香 拔得头筹
报纸
摄影梁慧许丽虹“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用香最为普及的朝代。因海外贸易发达,朝野上下香料充足,宋人生活中便无处不用香。祭祀、庆典、雅集、宴会须用香,四时八节要用香,讲课清谈也要用香。山林游览,听琴读书,赏星览月,无不与香为伴。若问在宋代拔得头筹的又是哪种香?当属海南沉香。《天香传》为海南沉香作传海南沉香在宋代的崛起,离不开一个人。北宋,至少有三位朝廷重臣被贬到雷州或海南岛。雷州是陆地上最远的地方了,但雷州再往南,隔海,还有片陆地叫海南岛。那是天涯海角啊。言下之意是此生再也不要见你。哪三位?寇准、丁谓、苏轼。寇准和苏轼,大名鼎鼎。丁谓也是个天才式人物。丁谓机敏聪颖,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书过目辄不忘”,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丁谓有很强的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曾是著名的经济专家,他曾两度官拜宰相,封晋国公。寇准与丁谓被贬是有关联的。寇准刚直不阿,看不惯丁谓一味讨好皇上已久。1022年,丁谓趁机发难,攻击诬陷寇准,以致寇准遭贬雷州。这一年,丁谓也已经57岁了。扳倒寇准后仅三个月,因受“雷允恭擅移皇陵案”牵连,丁谓被罢相,贬为崖州(即海南岛)司户参军(七品)。到了海南岛后,丁谓调整心态,日渐被海南沉香所吸引,专心地寻香、试香、品香、写香,如此写就的《天香传》,也带着别具一格的清纯气息。《天香传》确立了海南沉香甲天下的地位,使其名扬四海,成为“天国之香”。整个宋代,都在惦记海南沉香。熟香优于生香海南沉香为何好呢?一来是因为地理环境。“琼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于天下。”二来是因为取之有时。海南黎族人的主业是种地,采香不是他们的生计。每年冬天,当地人等商船来了,才进山采香卖给他们,时机不对,想买也没有。这点很重要。丁谓曾做过对比:广东多地也产香,与海南香比,品质相差很多。虽然如此,因市场需求大,为了牟利,采伐过度。黄熟香还未成栈香,栈香还未成沉香,就被强盗般地砍伐了。恶性循环,香品越来越差。黎族人不是采香的季节绝不砍伐,因此树没有无故死亡的,采的香都是自然形成,香品非常好。丁谓这样评价海南香。他说,海南沉香有四种:沉香,栈香,生结香,黄熟香。他是从两个角度来评香之优劣的:一是沉不沉水。将香块放入水中,沉水的油脂多,品质就好,叫“沉香”;半沉半浮的叫“栈香”。栈,栈道,半伸进水里的路;浮在面上的叫“黄熟香”。二是“生结”还是“死结”。活的沉香树,刀斧斫砍、蛇虫动物啮蚀等外力引起较深的伤口后,香树会渗出树脂以作自我防护,从而在伤口附近结香。这叫“生结香”。如果沉香树枯死,或某个部位自然脱落,树根树干倒伏地面或沉入泥土,经年累月,慢慢分解,最终留下的以油脂成分为主的凝聚物就叫“死结香”,也叫“熟香”。熟香一般就叫:沉香、栈香、黄熟香。生香则叫:生结沉香、生结栈香、生结黄熟。在丁谓的“香谱”评定等级中,熟香优于生香,因为生香是在没成熟的时候就采香,非自然而成的,其含油量和醇化程度比熟结香要低。沉香之韵美在坚忍海南沉香到底有多好?丁谓讲了个故事。越南中南部,栈香和沉香产量特别多,常贩运到广东番禺,或卖到阿拉伯。贵重的沉香、栈香与黄金一个价。有老者讲:“最近几年有阿拉伯的商船,被飓风延误,寄居在这里。首领炫富,整天大摆筵席,非常夸耀。当地人私下说:‘他们很富有,我们不如。但他们烧的香料不够浓郁,干而轻,烟薄而有焦味,不是什么好香。’于是,拿出当地海岛北岸产的沉香,即席烧了,杳杳烟气飘向东方,烟云像沸水一样,环环相扣如凝结的漆,浓郁芬芳持久不散。这些阿拉伯人看了,再不敢臭显摆。”丁谓借助于当地老者的话,将品香的要点总结出来。进而从香之生成,烟、气、味的持久等方面确定了评香标准。丁谓在海南岛生活了三年后,被移至雷州,再迁道州(今湖南永州),又迁至光州(今河南潢川),最终卒于光州。丁谓去世那一年,苏轼出生。苏轼61岁被贬置海南岛。苏轼与胞弟苏辙感情很好。苏轼在海南的第三年,恰逢苏辙60岁生日。送什么寿礼给亲爱的弟弟呢?苏轼最终选择了一块沉香。因沉香形状像假山,又叫“沉香山子”。并附上一篇《沉香山子赋》,“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苏轼写到,海南沉香超然不群,它的外形坚毅嶙峋,富有灵气,仿佛鹤骨龙筋。既描写沉香的美德,也以此比喻君子的德行,借赞美沉香来砥砺自己的弟弟,做一位品行坚定、精神超然的君子士大夫。前有丁谓普及基础,后有苏轼发扬光大,海南沉香广泛流传。海南沉香被古人推崇,也许,除了沉香本身的香气定神安灵,让身心沉浸在舒坦和感动中之外,更深一层的喜欢,来自人们对于海南沉香漂洋过海,终会抵达的情感皈依。
2023-06-09
飞花令:酒
报纸
编者按: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本栏目每周会推出飞花令,帮助同学们积累古诗词佳句。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者]苏轼[朝代]宋把酒问青天将进酒·君不见[作者]李白[朝代]唐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君不见[作者]李白[朝代]唐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清明[作者]杜牧[朝代]唐借问酒家何处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朝代]唐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朝代]宋今宵酒醒何处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朝代]宋浊酒一杯家万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朝代]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朝代]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朝代]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朝代]宋酒酣胸胆尚开张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苏轼[朝代]宋诗酒趁年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杜甫[朝代]唐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凉州词二首·其一[作者]王翰[朝代]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清明[作者]王禹偁[朝代]宋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2019-05-14
千年经典 墨竹一派
报纸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国画中著名的墨竹画法,一说始于唐代的吴道子,一说出自唐玄宗,也有说始于王维,根据是他画于开元寺壁、现已失传的《祗园弟子像》,还有传说始于五代后唐名将郭崇韬之妻李氏。传说李夫人是郭崇韬的战利品,被俘后收为妻妾。她闷闷不乐,常以书画解闷。有一夜,她隔窗赏月,见窗纸上有婆娑竹影,越看越觉有趣,便用笔墨就窗纸上摹写竹影,天亮后再看,竟是一幅墨竹图。这与唐玄宗“因观竹影而得意”如出一辙,都点明了墨竹画的两个特点,一是因竹影而得,也就是似是而非,别有意境;另一个就是墨写竹影,写此意境,开创了墨竹的技法。不过,无论是谁始创了墨竹画法,艺术史上都以文同为墨竹画宗祖。文同(1018~1079),字与可,善画竹,偏爱画纡竹。纡者,曲也,那种“俯而仰”的竹子就称为“纡竹”。相传他五十岁后,疾病缠身,仕途失意,心情郁闷时就常画纡竹,“为垂岩所轧”,“屈己以自保,生意愈艰”,但又挣扎向上。北宋元丰二年(1079)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见到文同所作《筼筜谷堰竹》图时,痛哭失声:半年前的一天,挚友文同去世。现在,还有谁能懂我?这件事记载在苏轼所作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堰竹记》中。此文中提到的“墨竹一派”这个称谓,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当时,墨竹画法因为文同、苏轼等一代文人的引领而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主流。竹画多为双勾着色,而且仅作背景。文同则单画竹,并且开创了“浓墨为面,淡墨为背”的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苏轼也擅长画竹。清代戴熙在其《习苦斋画絮》中曾转述一则他画竹的故事,说东坡在考试院办公,忽然意兴,随即提笔蘸着批阅公文的朱砂画竹,同事一看,说:“这世界上哪有朱竹?”东坡答道:“世上难道就有墨竹吗?”自东坡之始,这朱竹之画亦成风流,别具情趣。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的画科,名家辈出。如元代赵孟頫、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均以文同为宗师,后人以“湖州竹派”称之。宋朝官修《宣和画谱》中专列墨竹一门,其中记述:“与可工于墨竹,非天资颖异,而胸中有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解放日报》)
2018-05-08
一辆自行车见证的眉山20年
报纸
我叫叮当,1997年8月26日出生,籍贯:四川省眉山市。如果你以为我是一位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我是一辆自行车,别看不起,我可不是普通的自行车,而是一辆经历了二十载风雨,见识过大世面的自行车。刚出生那会儿,正赶上眉山地区正式挂牌成立,当时老城区只有“九街十八巷”,可着劲儿兜几圈就能把眉山城跑个遍。光秃秃的水泥路街面狭窄拥挤,时不时能撵到鸡屎、牛粪、碎石块。每天早上,我驮着主人随一群小伙伴从雕像广场出发,一路响着铃儿,朝学校飞奔。大清早,雕像广场里就围坐了不少老人,跳舞、练剑、聊儿子媳妇和七大姑八大姨。待嘴瘾过足,便拎起提兜转战菜市场;一些带孙儿孙女的,就玩摇摇车、打地鼠、转糖人,扯着嗓子跟小摊贩两毛、五毛地讨价还价;还有些人,往街边摆着沙滩椅一躺,喝茶、按摩、掏耳朵,跷起二郎腿就能消磨半天。当时的雕像广场嘈杂、热闹,像老百姓的平价休闲乐园。去学校必经丁字口。那时的“丁字口”顾名思义,是“丁”字样。边上有好几家卖包子、油条的小店,桌子都搁在路边,赶忙的人往往一手控制车笼头,一脚撑地,老板便眼疾手快地给递上要求的吃食。边吃边骑,这些有绰号的小店,藏着孩子们最幸福的童年味道。几分钟就到下大南街。我们都挺喜欢这条老街,街两边栽了许多大腿粗细的梧桐树,树枝蓬得老高,全部朝中间生长,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华盖,把街道遮得荫凉。一到秋天,满地金黄斑驳的树叶,碾在上头发出喳喳吱吱的声音。就这么一路听着树叶歌唱,来到目的地——老眉中。当时,眉山城区就只有两所较出名的高中,眉中和眉一中。学校里留下最青春懵懂的时光,同学们见面有说有笑、蹦蹦跳跳,到处都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此后,时光飞转。1998年,城市开始修建眉州大道、东坡大道、湖滨路等多条主干道,麻石小路也变得整洁宽敞、四通八达;2006年,随着大眉山城市化的进程,完善旧城、繁荣新区的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2010年,新老城区基本实现对接;2011年,启动建设岷东新区;2014年,接通成绵乐城际铁路。20年来,老百姓生活出行逐年便捷。大家从自行车代步,到摩托车、电动车、公交车、火车,再到如今越来越普及广泛的家用汽车;从两条腿、两个轮子,发展到四个轮子,高速、高铁、机场、港口。如今,半小时就能跑过去需要大半天的路程。伴随交通的便捷,眉山人的休闲娱乐生活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记得当年,生港酒楼安装了眉山第一部观光电梯,好多人专门带着孩子去体验,上上下下来回坐,虽然只有三层楼高,但新奇时尚的感觉还是让很多老眉山人记忆深刻。现在高楼林立,大型商场超市遍布眉山,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再加上便捷的支付宝、淘宝、美团,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尽享天下美食美物,这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04年,湖滨路修起了远景楼。主楼共13层,高80米,光裙楼就有5层,通体青瓦、拱檐、褐柱。到晚上,檐上一圈圈黄色彩灯把大楼倒映在水里,与岷江河融为一体,灯光与渔火交相辉映,形成“楼影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至今,都是眉山城一张响当当的名片。2013年以后,眉山更是呈现出“春天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暖阳通透”的美好景观。同年,“三苏文化”四大主题公园,苏洵公园、苏母公园、苏轼公园和苏辙公园正式开建,眉山进入“公园时代”。2014年,与东坡湖广场隔湖相望的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2016年,眉山建设“中国樱花第一城”,打造全国最长樱花长廊、最大樱花科普博览园、最美赏樱胜地。有人说,眉山满足了自己对四川西南小城的所有幻想: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散落各处的免费景区,自在悠闲的市民,自觉礼让行人的车辆,这座城市有太多让人动心的理由。伴随着这个城市的一路发展,本以为我们自行车就快无用武之地了。可谁知道,随着“共享模式”的到来,大街小巷又钻出许多我的新同类。他们长得时髦,手机一扫码就能免费骑行,成为城市人群高效、环保、便捷、青春的代名词。在眉山城区的滨江大道上悠闲骑行,与樱花约会,一路欣赏湖光山色;在大街小巷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方便快捷,人生乐事,不过如此。自行车的一生,一路走来,有太多感动和惊喜。城市的美好,是我的梦,也是每个人的梦;追梦之旅,荣耀与汗水一色,梦想与精彩齐飞!眉山二十载,厚积薄发,留下属于我们无可替代的家园记忆。
2017-09-09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报纸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情牵母亲河保护,指引高质量发展。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至美的图景,也是最深沉的情怀。(一)江苏南通,江畔明珠。站在五山地区滨江地带远眺,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而立,江岸葱茏蓊郁。“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40余载不舍昼夜,滚滚长江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依江发展、因江而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牢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念之行之,只为大江焕新颜。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一次次重要指示坚定明晰:2016年在青海,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20年在安徽,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2021年在贵州,告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在四川,叮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下转第七版)
2023-09-06
习近平的长江情怀
报纸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世界屋脊发源,穿高山峡谷,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哺育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长江的保护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久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坝、乘江船、访农家……一次次深情眺望,一句句殷切叮嘱,一项项深远谋划,情牵母亲河保护,指引高质量发展。一江碧水浩荡东流,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至美的图景,也是最深沉的情怀。(一)江苏南通,江畔明珠。站在五山地区滨江地带远眺,江水浩浩汤汤,五山临江而立,江岸葱茏蓊郁。“我在1978年来过五山地区,对壮阔的长江印象特别深刻。”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这里,触景生情,不胜感慨:“过去脏乱差的地方已经变成现在公园的绿化带,确实是沧桑巨变啊!”40余载不舍昼夜,滚滚长江见证中华大地的日新月异。“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依江发展、因江而兴。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沿线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生态方面也付出了代价——厂房污水横流、码头砂石飞溅、水质持续恶化。长江“双肾”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近30%的重要湖库富营养化,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习近平总书记痛心地形容,长江“病了,病得不轻了”。2016年1月,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振聋发聩。牢记重要指示,沿江省份和有关部门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推动转型发展,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数千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城镇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等治理短板加快补齐……心系长江之变,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再启长江之行,宜昌、荆州、岳阳、武汉,一路望闻问切,进一步开出药方:“治好长江之病还是用老中医的办法,追根溯源、分类施策。开展生态大普查,系统梳理隐患和风险,对母亲河做一个大体检。祛风驱寒、舒筋活血、通络经脉,既治已病,也治未病,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念之行之,只为大江焕新颜。2016年,上游重庆;2018年,中游武汉;2020年,下游南京——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多场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一江澄碧。一次次重要指示坚定明晰:2016年在青海,强调“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20年在安徽,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2021年在贵州,告诫“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2022年在四川,叮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2023年再赴四川,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一项项有力举措陆续出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实施;长江保护法出台;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禁渔是件大事,关系30多万渔民的生计,代价不小,但比起全流域的生态保护还是值得的。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搞没了。”初秋的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水天一色,候鸟成群。这些湿地的精灵,赋予这里无限生机。“我2007年去过一次崇明,都快10年了。”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听到有关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回忆。“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会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问得细致,关注和牵挂溢于言表。上世纪90年代,由于非法捕猎、产业污染等原因,崇明东滩这一鸟类迁徙的“国际加油站”一度面临生态危机。近年来,当地先后关停近千家污染企业,修复生态环境,候鸟数量连年攀升。崇明绿色转型发展持续加快,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崇明之变是长江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2020年以来,长江干流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和多样性恢复向好,“微笑天使”江豚频频露脸;在长江消失多年的鳤鱼出现频次快速增加;“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重回洞庭湖产卵……三峡集团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桂云至今难忘那一刻: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峡大坝左岸坝首考察。她和同事向总书记汇报了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和珍稀植物保护情况。“你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坚守长江珍稀植物抢救保护一线20多年的黄桂云内心十分激动。“我向总书记承诺,到‘十三五’末,我们保护的特有珍稀资源性植物品种将达到1000种。”黄桂云说,如今这一数字已达1380种2.98万株。在左岸坝首绿地,习近平总书记挥锹培土,亲手植下一株珍稀楠木树。如今,这株楠木树已从7米多长到近10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长。(二)在中国版图上,蜿蜒奔流的长江,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线,联结起锦绣中华。“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深刻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化工围江”,是困扰长江的“顽疾”。习近平总书记对解决这一问题高度重视。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总书记提到的这家企业就是楚源集团。“建设一流环保企业”,如今的楚源集团化工园内,一幅醒目标语展现着企业全新的定位和目标。清空岸线一公里内的生产区,持续投入2.06亿元进行环保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关闭污染大、能耗高的10多条生产线,成为湖北省第一批全国碳交易试点企业,同时开发绿色颜料产品,进军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痛定思痛,加快转型,楚源集团正在涅槃新生。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大江奔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创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视频察看贵州“中国天眼”现场,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走进武汉光谷,嘱托“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提出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创新潮涌,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迸发强劲发展动能。“2013年7月21日,星期天,中到大雨”——退休快十年的顾强生,一直保留着当年的这本笔记。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码头上风大雨急,总书记卷着裤腿,撑着雨伞,边走边问:“内地港口是不是发展潜力很大,到东南沿海的集装箱多吗?”“60%是外贸箱,40%是内贸箱,内地港口很有潜力。”时任武汉港务集团总经理顾强生回答。(下转二版)(上接一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按照总书记指明的方向,阳逻港如今已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20余条,实现“航运向东入海、班列向西入欧”,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万标箱。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江岸线上,16个5000吨级泊位依次排列,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忙碌。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要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仅几年时间,这个传统内河港口变身“世界的中转站”,货物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个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长江。通江达海,习近平总书记以全球化视野擘画新时代万里长江图: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考察,详细了解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全球疫情冲击下,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不久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的重大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沿江省份着力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东部,长三角一体化腾飞;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西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勃兴……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新时代长江气象万千。(三)夏日高原,碧空如洗,长江源区正是水草丰美的时节。搬迁安置,休养生态。包括长江源在内的三江源地区,多年来累计安排约10万农牧民通过易地搬迁等方式过上安居生活。“从前住帐篷、睡地上、点羊油灯,现在住新房、睡床上、家电齐全……”看着窗明几净的客厅,青海格尔木长江源村村民申格总会想起7年前的情景。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申格家,详细了解他们一家的生活情况,申格兴奋地介绍从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沱沱河地区搬迁到新家园后,家里生活的巨大变化。“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总书记的话让他心中更暖。人民生活幸福,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万里长江见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湖北省宜昌市许家冲村俯临长江,景色秀美,是“坝头库首第一村”。入夏以来,这里的家庭旅馆一房难求。“5年前,总书记来过我们村。”村支部书记谢蓉记忆犹新:2018年的春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沿着宽敞的村道进村,在村委会广场边,总书记走到正在便民洗衣池洗衣服的村民中间,高兴地同大家拉起家常。村民们告诉总书记,过去是在江边洗衣服,现在村里建了洗衣池,用上自来水,污水也集中处理,这样既照顾到生活习惯又很环保。“日子过得好吧?”习近平总书记问。一位白发如雪的老人,笑着回答:“非常好!”笑声里,总书记对大家说:“看你们日子过得好,我高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许家冲村的群众向着美好生活奋斗,从“移民村”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8年增加近两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万里长江见证,“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巍巍黄鹤楼,滔滔长江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武汉保卫战打响。“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汉,走进社区看望居民,细致的叮嘱温暖人心。人民的安危冷暖,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放在心上。2020年入汛后,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炎炎烈日下,习近平总书记辗转奔波。“我这次是专程来看望灾区乡亲们,看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脚下的泥土里,习近平总书记质朴的话语温暖人心:“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巢湖大堤上,总书记亲切看望了在抗洪中牺牲的三位同志陈陆、甘磊、帖克艳的家属。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你们的亲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是祖国和人民的亲人,他们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每当危难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你们要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保重身体,以最好的方式来告慰他们。”万里长江见证,“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几个月前,安徽省马鞍山市,陈兰香的劳务公司签订28.4万元的保安保洁服务合同,仅上半年公司合同金额已超去年全年。这个昔日的渔民“三姑娘”笑得合不拢嘴,上岸后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2019年,当地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靠江吃江”20多年的她和成千上万的渔民一起上了岸。上岸干点啥?当时的她一片迷茫。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薛家洼考察,强调“长江禁渔也不是把渔民甩上岸就不管了,要把相关工作做细做实,多开发就业渠道和公益性岗位,让渔民们稳得住、能致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人民的愿望,总书记牢记在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70多年前,解放战争最后一场大战役在长江边展开。在人民群众支持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2020年8月,安徽合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烽火岁月。“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长江之歌,由人民谱写,为人民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四)文化如水,水脉亦文脉。“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一次次,习近平总书记凝望着长江,思考着长江,用心用情推动着长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相距20年的两次探访,意味深长。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印证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2023年7月,四川广汉。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代表党中央祝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通天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鸟足神像……熠熠生辉的器物,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母体中脱胎而来,令人思接千载。“看过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华文明啊,而且更期待着更长的中华文明的发现发掘。”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一部长江文化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灌溉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橹声欸乃,评弹悠扬。位于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见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卢建英。从祖母、母亲、她和女儿,苏绣这门技艺,在这个家庭已传承四代。卢建英深研刺绣30多年。飞针走线间,一幅“太平鸟”图案栩栩如生。“这样一个作品,要花费多长时间?”总书记问。“有的要一年。”卢建英答。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两年多前,同样在江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将长江的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重庆奉节,一代代文豪巨匠在此留下不朽诗篇。如今,当地努力打造诗词文化品牌,千年“诗城”魅力彰显。安徽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交相辉映。当地出台办法建立专门制度,推动修缮和保护历史建筑,对文化街区实施连片保护性利用。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启动;2023年7月,《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公布……殷殷关切化为一项项切实举措,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茂林修竹、古井桂树、肃穆祠堂……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承载着千年文思、家国情怀、中华文化。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通古达今,与时俱进是长江的品格。望大江上下,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历史的经纬:“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奔腾向海,开放包容是长江的胸怀。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从三峡工程到南水北调,从共同富裕示范区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到同共建“一带一路”统筹衔接……承载新使命,长江浩荡前行。“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一首《长江之歌》随着奔腾的长江之水,唱响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新时代的长江正奏响新的澎湃乐章。(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记者邹伟、王立彬、刘诗平、侯雪静、高敬、何欣荣)
2023-09-07
苏学士与王安石
报纸
●吴志浩人们总是希望天才能和天才相遇,并想象着他们相遇的情景。《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记载了苏轼(1037—1101)和王安石(1021—1086)之间的三个故事。一为苏轼擅改菊花诗。苏轼拜访王安石未果,见到文几上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认为菊花并不落瓣,于是信手依韵续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轼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见到黄州菊花落瓣,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二为王安石以自己有“痰火之症”需瞿塘中峡水为由,让苏轼代为携取。苏轼因“鞍马困倦”,错过中峡水,取下峡水代替,为王安石识破;三为苏轼在与王安石对句和识典上落于下风。“王安石与苏轼这两个天才人物碰在一起,相互之间的争强好胜之心撞击出充满机智的火花”(刘勇强《虚拟的历史公共空间》)。这是一则“天才遇挫型”的情节类型叙事,故事的来源应该是宋元杂剧。冯梦龙在篇首提到本则故事的意义是“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在另外一个同类型的故事中,苏轼却充当了“强中手”的角色,为秦观解围。(见《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说苏轼“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对王安石执弟子礼,见必曰“晚学生”,自是小说家言。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据说,苏轼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1007—1072)的赏识,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门人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他由第一降为第二。按照唐宋人习俗,举子对于提拔他们登科的知举(主考官),必奉为坐主,以门人自居。实际上,欧阳修对苏轼早有知遇之恩。早在进士及第前,苏轼就通过雅州知州雷简夫认识了欧阳修,并获得了后者的赏识。在登第后,通过欧阳修,苏轼得以进入当时的士大夫核心圈,“是岁登第,始见之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琦)、富(弼),皆以国士待轼”(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苏轼对欧阳修一直是尊敬有加,视之为师的,称“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苏轼《上梅直讲书》)欧阳修去世后,苏轼在《祭欧阳文忠公文》中说“受教于门下者,十有六年”。有意思的是,据《西塘集耆旧续闻》记载,看到王安石的“咏菊诗”写出续句的倒是欧阳修(文字少异,欧文曰“秋花不比春花落,传语诗人仔细吟”)。苏、王的首次接触是在嘉祐年间。此间,王安石不喜苏氏父子的文风,称老苏的文章“有战国纵横之学”。先是制科考试时,王安石声称苏轼文章“全类战国文章,若安石为考官,必黜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一四)。再是王安石拒绝为苏辙起草任命制书。两年后,苏洵的《辨奸论》一文称王安石“不近人情”“囚首丧面”,“鲜不为大奸慝”,将王安石与三苏的矛盾推上一个高潮。熙宁年间,苏、王之间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围绕变法的政争。苏轼反对新法,主要是反对科举由“诗赋取士”变为“经义取士”。“上数欲用轼,安石必沮毁之”。(黄以周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七,熙宁三年三月条)熙宁四年(1068),苏轼被外放为杭州通判。虽然对于王安石主持的变法,人们毁誉不一,却很少有人对他的人品提出疑问。连他的政敌司马光也称他“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司马光《与吕诲叔简》二)后世如陆九渊也对他赞誉有加,称他“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洁白之操,寒于冰霜”。(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苏东坡本人在《王安石赠太傅》一文中给予王安石以很高的评价:“名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用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天才和天才总是惺惺相惜的。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为诗文“谤讪朝廷”被逮捕入御史台狱。御史台又被称为“乌台”,因之此案也被称为“乌台诗案”。相传,苏轼下狱后,王安石曾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不知更几百年,方有此人物”。其弟王安礼也向神宗进言,说“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宋史·王安礼传》)王安石在乌台诗案中的态度为他和苏轼之间的关系缓和埋下了伏笔。天才之间并非总是充满张力。苏轼在回复“新党”官员李琮的信中说“知荆公见称《经藏》(指《胜相院经藏记》一文)文,是未离妄语也,便蒙印可,何哉?”(苏轼《答李琮书》)元丰七年(1084),离开黄州的苏轼,绕道北上,道经江宁,拜访了王安石。苏轼称此次会面“某到此,时见荆公,甚喜,时诵诗说佛也”。(苏轼《与滕达道六十八首》之三十八)两人见面,自然不会只是“诵诗说佛”,但谈话的具体内容,恐怕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旁人只能从记载中看出来两人相见甚欢,“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苏轼《次荆公韵四绝》之三)在此后致王安石的书信中,苏轼也自称“某游门下久矣”(苏轼《与王荆公二首》之一)。当然此处的“门下”只是对于地位高于自己的长辈的客套话,不能理解为就是“门人弟子”的意思。对于晚年的苏轼来说,对王安石不能释怀的也许就是对“同”和“异”的不同理解了。苏轼认为“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苏轼《答张文潜书》)肥沃的土地可以生长多种多样的植物,贫瘠的土地才会生长单一的黄茅和白苇。
吴志浩
2022-08-22
苏辙在筠州
报纸
□田向文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辙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升调。盐酒税是个什么官?这个好理解,税务局负责盐酒税收的官员。原因是什么?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乌台诗案”。其实“乌台诗案”与苏辙无关,而是与苏辙的兄长苏轼有关。其实“乌台诗案”是子虚乌有的,而是苏轼的“政敌”借苏轼的诗词吹毛求疵的编造。“编造”嘛,什么都有可能,黑的能说成白的,鹿能说成马,死人能说成活人。“编造”就是“谣言”,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一面害人,一面也害己,弄得彼此懵懵懂懂。苏轼受政敌陷害,苏辙遭了“飞火”,有难同享了。呜呼矣哉!“城上青鬟四山合,门前白练长江泻。”“江山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云气山川满,江流日夜深。”这几句诗是苏辙笔下的筠州,读来给人以遐想,生出想去筠州游玩的兴趣。筠州治所为现江西省高安市,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有“四山一水三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美誉,是一个适合养生的地方。但苏辙初到筠州并非如此。元丰三年(1080年)春,苏辙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起程,赶赴筠州上任。从地图上搜索商丘与高安,发现商丘在北,高安在南,分属河南与江西两省,中间还隔着安徽省,相距795公里。再搜索商丘到高安的高铁动车,虽没有直达车次,耗时也就8小时左右,自驾走高速为9小时左右。但苏辙那个时代没有高铁动车,没有高速,全凭的甩火腿——步行,翻山涉水越岭,走的自是异常艰辛。苏辙从应天府起程,还没有到达筠州,筠州就遭受了大雨的洗礼。筠州城陷于洪水之中,变成了一座岛屿,大水向四处溢出,淹没了南市,又漫上了北岸,还冲毁了刺史府门,那景象就是一个字——惨!房子倒了,家畜在水里折腾,老百姓是哭天抢地。盐酒税所的房屋下临江边,水灾是特别的严重。苏辙到达筠州后,大雨已停,洪水消退。他来到盐酒税所一看,就傻了眼,税所的房屋已不能居住。所谓屋漏偏遇连阴雨是也。无奈,苏辙只好向郡府报告,“假部使者府以居。”请求借户部巡察使的房屋来居住。郡府也是个好人,同情苏辙没有归处,就答应了他的请求。苏辙安顿好住所后,就投入了当地的灾后重建,与老百姓打成了一片。一直到了年底十二月,苏辙才开始修整盐酒税所的房子。他砍伐了树木支撑倾斜的柱子,修补倒塌缺损的墙壁,并在听事堂的东面新盖了一间小屋,栽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作为宴乐休息的场所,取名为:东轩。筠州的盐酒税事务,标准配置为三个人,苏辙来了以后,另外两个人就退休了,于是所有的事务就压到了苏辙一个人的肩上。或许有人要说,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薪水肯定要多些。按说是这个理,可现实与理想是不同步的,往往都是加量不加价的买卖。每天早晨,苏辙起床后,简单的洗漱与早餐毕,就搬一张方桌坐在菜市场的一角,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处理盐酒税收与交易豚鱼的事务。与市场上的小商贩争尺寸的小利,俨然一副农人作派,没有一点政府官员的架子。直到很晚才收摊回家,糊弄几口晚饭,就倒在床上昏昏沉沉地睡去了,第二天又早早地起来重复昨天的“故事”。当初,苏辙修建“东轩”,是想着每天下班后,能在其中享受读书的乐趣,现在每天早晚从东轩旁边出入,都会哑然失笑:生活太难了!苏辙小时候在《论语》中读到颜回的故事,总是好奇颜回甘心贫贱的作派。凭借颜回的博学多识,谋求个一官半职是很容易的,就是做个看门打更的零工,也不至于生活贫贱不堪。现在想来,原来是苏辙不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呜呼!既来之,则安之。苏辙被贬谪来到筠州,知道受职事的束缚按情势不能离开,只好接受这无情的现实,只希望时间长了,世人或许哀怜他,让他能够回归田园,修缮前辈的破旧的房屋,修建小小的房屋居住在那里,以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只是一种奢望。
田向文
2022-01-28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