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7806条数据
读《东坡先生墓志铭》札记之三
会议论文
本文不仅指出了人们读《东坡先生墓志铭》关于对"公始病"及元丰五年神宗皇帝手札量移苏轼汝州时间所产生的误解,同时以大量文献史料为依据,入情入理地阐释了对其的正确理解,并较为中肯地探析了产生误解的原因。
乔建功;苏航
2020-06-01
苏轼酒词浅探
会议论文
苏轼词具有弥久恒新的魅力,它的生命力在于其给后人提供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在苏轼笔下,酒作为促发梦想的催化剂,首先使他获取无穷的精神力量,同时使他进入纯净的本真世界,并且使他得到情感的积极提升.对理想的追求所产生的自由心态,在苏轼酒词的创作中,一直起着重要的双向作用:一方面,它成为洁身自好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它又是超越自我的原动力。苏轼词具有恒新的性质,它的永久生命力并不在于文字的魅力和构思的巧妙,而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不断把新的人生体验放进去的空筐。对于苏轼来说,正是由于老庄的超越精神,使他在个性极其压抑的时候,心灵的自由之火仍能保持永不熄灭。同时,这种超越精神,也是使他能不断克服保守、墨守成规,从而葆有既坚韧又豁达的性格。
何雯霞
2017-01-01
苏轼黄州文献及其研究刍论
会议论文
作为文献资源重要机构的图书馆,如何紧扣时代学术脉搏,加大苏轼黄州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的优秀文化遗产,促进学术研究,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需要。本文分析了苏轼黄州文献的特点和研究价值,并对苏轼黄州文献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探讨。
魏蔚
2009-12-03
杜甫诗歌意象的阶段性特征
会议论文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以意象为切人点来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往往能到位地把握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本文立足于杜甫诗歌作品文本,按时间顺序对杜甫在读书游历期、困守长安、安史之乱,以及漂泊西南这四个时期的诗歌意象特征进行深入探讨。通过统计分类发现不论是从色彩、形式、风格还是意象的选择上等各方面,杜甫不同时期意象特征都是不同的。第一时期色彩使用明亮、诗歌意境大气磅礴;第二时期意象对比明显,突出统治阶级与贫困百姓的矛盾;第三时期"血""泪"意象以及修饰词"悲"的使用突出战争的残酷以及杜甫浓烈的爱国情怀;第四时期是对劫后余生的生活场景描述,意象选择具有闲散特征。
吴志红
2018-01-01
孔子学院为教育合作搭建平台
会议论文
Hanban/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as a public institution affiliated with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ervices worldwide, it goes all out in meeting the demands of foreign Chinese learner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world.In 2012,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around the worl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ith steady development and positive trends for future growth.By the end of July, 2012, 387 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509 Confucius Classrooms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108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胡志平
2012-09-21
国学《易经》百科全书
会议论文
从古至今几千年,还没有人这样用文、图把易经内涵剖析、阐述得如此深入、全面、详细。易经之母太极图,是我国古老的无字天书,它凝聚若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掌握。是人类智慈的结晶、是群经之首、百科全书、大道之源、大智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明珠。本文己写出了《易经》对人类的51个方面的大提示,其中涉及到政治、军事、国防、哲学、历史、数学、建筑、物理、交通、绘画,天文、历法、工业、农业、机械、法律、旅游、婚姻、家庭,商业、科技、服饰、庆药、园艺、畜牧、体育等。
向梦孙
2008-07-01
论寒山体诗歌对北宋王安石的影响
会议论文
寒山子诗因其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诗歌风格,而广泛流传。学界对"寒山体"诗歌研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北宋,"寒山体"诗歌则对"唐宋八大家"中的王安石影响较大。本文试对此进行初步探索。
周琦
2012-12-01
《史记》《汉书》所载西域诸国“同俗”问题探析
会议论文
《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中对西汉时期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户口胜兵和民俗风貌等皆有详细记录,是人们了解西汉时代西域诸国历史文化的主要材料,而诸国在排列顺序、记叙方法上亦有诸多相同之处,而某国与某国“同俗”亦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这或许可以反映了诸国之间或许有某种隐藏着的联系,亦或许可以反映汉王朝对西域诸国的认知情况、接受情况,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作者做了考察并进行了阐述.
刘全波
2018-10-13
论宋人对杜牧诗歌的消解
会议论文
后代对前人作品的解读,常会出现正读、反读、误读等现象,还有一些前人着力刻画的作品被后人有意、无意间消解,这也是"影响—接受"领域常见的。宋人在诗词中,就对杜牧部分诗歌进行了消解。
刘京臣
2014-12-25
义利之辨:《左传》中义利概念的实践与应用
会议论文
“义利之辨”在儒家哲学中,为一辨明道德工夫的相对性概念.然而,不同诠释进路对于义、利概念的认知,也有殊异.一般而论,无论是道德工夫绝对二分,或实践进路义利关系的并立与主从,如何安顿“利”,是为关键.就前者而言,利阻碍成义之路,须被舍离,所谓的公利已裁化于义,可存而不论;当实践时,符合公众利益的利,其公平性取决于义,使义、利成为一序列性结构. 以《左传》为讨论文本,即将概念落实于现实政治情状,便无法如概念般容易厘清,又关涉乎政治权力.而政治所欲探讨之内容者,乃两种以上相对属性权力的平衡,因此,义利反成为妥协利益的道德基础.即便仍归本于道德,但更讲究权变融通.因此,义、利成为可供讨论与协商的实质意义,更贴近人情.不同事件中,分化为不同处理模式,丰富与活泼了概念在历史事件中的使用。
李智平
2007-07-0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