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学术论文
搜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搜索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首页
学术论文
分类浏览
分类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发表时间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作者机构
"2009·学术前沿论丛"编委会
"2012北京文化论坛——首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委会
"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日本)大東文化大學
(韩国)大邱Cahtolic大学校
100191 北京,卫生部医学科研管理研究所
200235,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2002年国际住房与规划联合会第46届世界大会组委会
2004年中国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委员会
2010国际数字科技博物馆论坛秘书处
2018’中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发展暨倪绍祥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编委会
2021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组委会
256200 山东省邹平县醴泉七路 教育中心(农业局)
Baylor University 美国贝勒大学
Brandeis University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inographic Texts and Culture Nanjing University
K.U.Leuven
Kenyon College
Kong Ju Universit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院
Philosophy Department,Peking University
Rowa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SOAS) London
找到7806条数据
杜甫生平创作略论及其五古七律例说
会议论文
<正>一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而从其曾祖杜依艺任巩县令起,家已迁居巩县,杜甫就出生在当时巩县城东二里的南瑶湾村,因此,他本人自应隶籍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未坠素业'(《进雕赋表》)的世宦家庭。十三世祖杜预为西晋名将,精通战略,号'杜武库';又博学多才,嗜好史书,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至今流传。祖父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任国子监主簿,是当时著名学者和诗人,为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父亲杜闲曾任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这样的家庭出
宋恪震
2012-10-12
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在“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会议论文
<正>因为李白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在马鞍山度过的,因此李白的文化就与马鞍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但是李白给马鞍山究竟留下了哪些文化,世人还没有细细考察。今天在采石矶风景区召开"李白文化与采石矶"学术研讨会,我想是最适宜不过的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采石矶的实景来亲身感受、想象唐代李白在这里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么究竟有哪些文化是和采石矶有关系的呢?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文化可供学人研究参考:
沙鸥
2016-11-01
经学中的诗学——宋代“诗经学”的特点及意义
会议论文
沈松勤
2009-01-01
李白汶上诗作考
会议论文
<正>明代万历年间编纂的《汶上县志·艺文志》载有李白《别中都明府兄》、《鲁中都东楼醉起作》、《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过汶上寄杜甫》、《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五诗,并说明俱为太白游汶上所作。出于工作需要,笔者查阅了瞿蜕园、朱金城二同志的《李白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和其他有关资料,发现不只《汶上县志》所载与实际有些出入,《校
何树瀛
1991-06-01
《诗经》互文修辞手法
会议论文
<正>“互文”是一种参互见义的修辞手法,亦称为“互辞”、“互言”、“参互”、“互说”、“互文相足”、“互文见义”等等。这种修辞手法源出经传,汉魏以后,则广泛运用于各种文体之中。汉儒解经时,即已注意到这种现象,如郑玄在其《毛诗笺》和《三礼注》中,以“互
何慎怡
2000-07-01
宋代射洪神信仰研究--兼论蜀三大神合祀的区域祠神整合
会议论文
关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都从本学科的问题关怀出发,予以相当重视.①就身处历史学中的宋史领域而言,也已涌现了不少优秀成果.②然而因材料的限制,在社会科学研究思路下,留意仪式、民俗的象征意义探索,关注地域社会的功能性考察,较难运用到宋代.③故而这一时段的祠神研究,无论是个案考察,还是以问题切入的综合讨论,朝廷封赠制度、正祀与淫祀、神灵的跨区域传播、祠神信仰与制度性宗教关系等议题受到学者们更多关注.
陈晔
2016-04-01
李白对郭祥正诗歌创作的影响
会议论文
<正> 在江南众多的山中,当涂的青山应该说是十分有幸的。南齐著名诗人谢朓曾筑室于山南,留有谢公宅、谢公池等遗迹。到了唐代,一代诗仙李白因仰慕谢朓,生前就有遗愿要与其结为异代芳邻。元和十二年(817),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将李白墓由龙山迁往青山,使得这位千载独步的诗人最终长眠于此。到北宋仁宗景祐年间,青山又孕育了一位横空出世的诗人,这便是北宋名家郭祥正。
殷春梅
2001-10-01
“抚视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苏东坡“功业”内涵新探
会议论文
无论是文学典籍、正史裨书的记载,还是百姓口碑心目中的苏东坡,无不是成就卓著、功德垂范;无不称道其卓越的文学创作、全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旷达乐观的胸怀、勤政爱民的政德、仁慈善良的品性。但他自己对其一生功业的评价,却只有三个地名:"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他的自嘲还是另有所指?所指的内容又是什么呢?从苏东坡在三地的创作、著述、思想修炼等各方面考量,更从东坡自己所看重和所坚守的思想核心进行研究,认为他所指的"功业"应该是其始于黄州、完成于儋州的三部书传及其思想内涵。
郭杏芳
2021-06-01
苏轼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思想发微
会议论文
陶渊明其人其诗在宋代几乎被提到前代诗人第一的崇高地位,其中苏轼有关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中膏"说在陶诗认识史上甚至古典诗论史上影响都极大。学术界将此简称为"枯淡"说,或视同于"平淡"说,皆非苏轼的本意,苏轼强调的是"质而实绮"——"质"、"绮"相反相成,这其实包含着非常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唐以来,士大夫人生立场的变化导致他们逐渐认可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在南朝人看来质朴的田园生活及其诗风而在他们看来却极富诗意。苏轼的概括既揭示了陶诗本身所具有兼容"质"、"绮"的审美品质,也反映了陶渊明的文学实践经过了从"绮"向"质"、由"质"返"绮"这两个层次进而达到第三层次即"质而实绮"的最高境界,揭示了作家创作艺术成熟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苏轼通过解读陶诗而建构的"质而实绮"、绚烂与平淡转化与结合的美、外枯中膏之美,体现了矛盾两极相互依存、转化的认识与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唐以来士大夫政治观、人生观、审美观甚至思维方式的巨大调整和根本变化。
吴怀东
2019-10-18
《宋史·高丽传》史源考
会议论文
《宋史》卷四八七《高丽传》(以下简称《高丽传》)是今人研究宋朝与高丽交往的重要史料,但其内容有不少脱误,其中即有因史源原因而致误者,为此本文据相关文献,对《高丽传》所据史料来源等情况作一考辨,以求证于方家。一关于《高丽传》的史源,史无明言。宋唏先生曾于《读宋史筌高丽传》中论述《高丽传》的一些讹误时称其"乃沿袭马端临《文献通考·四裔考二》……之误而误",似论定《高丽传》之内容源出《文
顾宏义
2006-05-01
到底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