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11247条数据
《菩萨蛮(西湖送述古)》
三苏作品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苏轼
收藏
喜欢
86
《和陶咏三良》
三苏作品
此生太山重,忽作鸿毛遗。三子死一言,所死良已微。 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我岂犬马哉,从君求盖帷。 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 顾命有治乱,臣子得从违。魏颗真孝爱,三良安足希。 仕宦岂不荣,有时缠忧悲。所以靖节翁,服此黔娄衣。
苏轼
收藏
喜欢
86
谢欧阳内翰书
三苏作品
轼窃以天下之事,难于改为。自昔五代之余,文教衰落,风俗靡靡,日以涂地。圣上慨然太息,思有以澄其源,疏其流,明诏天下,晓谕厥旨。于是招来雄俊魁伟敦厚朴直之士,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将以追两汉之余,而渐复三代之故。士大夫不深明天子之心,用意过当,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余风未殄,新弊复作。大者镂之金石,以传久远;小者转相摹写,号称古文。纷纷肆行,莫之或禁。盖唐之古文,自韩愈始。其后学韩而不至者为皇甫湜。学皇甫湜而不至者为孙樵。自樵以降,无足观矣。伏惟内翰执事,天之所付以收拾先王之遗文,天下之所待以觉悟学者。恭承王命,亲执文柄,意其必得天下之奇士以塞明诏。轼也远方之鄙人,家居碌碌,无所称道,及来京师,久不知名,将治行西归,不意执事擢在第二。惟其素所蓄积,无以慰士大夫之心,是以群嘲而聚骂者,动满千百。亦惟恃有执事之知,与众君子之议论,故恬然不以动其心。犹幸御试不为有司之所排,使得搢笏跪起,谢恩于门下。闻之古人,士无贤愚,惟其所遇。盖乐毅去燕,不复一战,而范蠡去越,亦终不能有所为。轼愿长在下风,与宾客之末,使其区区之心,长有所发。夫岂惟轼之幸,亦执事将有取一二焉。不宣。
苏轼
1057
收藏
喜欢
85
《贺立皇后表二首》其一
三苏作品
臣轼言。伏睹制书,今月十六日皇后受册礼成者。缵女维莘,伣天之妹。事关庙社,喜溢人神。中贺。 臣闻三代之兴,皆有内助。二南之化,实本人伦。维《关雎》正始之风,具《既醉》太平之福。民有所恃,邦其永昌。 恭惟皇帝陛下自诚而明,惟睿作圣。辑宁夷夏,德既茂于治朝;辅顺阴阳,政兼修于内职。既膺大庆,益广至仁。下逮海隅,夫妇无有愁叹;上符天造,日月为之光明。受禄无疆,与民同乐。臣无任。
苏轼
收藏
喜欢
85
《南乡子(沈强辅雯上出文犀丽玉作胡琴送元素还朝,同子野各赋一首)》
三苏作品
裙带石榴红,却水殷勤解赠侬。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一点灵犀必暗通。何处遇良工。琢刻天真半欲空。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长在环儿白雪胸。
苏轼
收藏
喜欢
85
项籍
三苏作品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 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余制其后,乃克有济。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 :兆垓下之死者 ,钜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钜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 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苏洵
收藏
喜欢
84
金刚经报
三苏作品
蒋仲父闻之于孙景修,近岁有人,凿山取银矿,至深处,闻有人诵经声。发之,得一人,云“吾亦取矿者。以窟坏,不能出,居此不记年。平生诵《金刚经》,常以经自随。每有饥渴之心,则若有人自腋下以饼遗之。”殆此经变现也。道家“守一”,若饥,则“一”与之粮;渴,“一”与之浆。此人于此中,岂得所谓“一”者乎?元符庚辰月二日,偶与慧上人夜话及此,因出纸求仆缮写是经,凡阅月而成。非谪居海外,安能种此福田也。苏轼谨题。
苏轼
1087
收藏
喜欢
84
天篆记
三苏作品
江淮间俗尚鬼。岁正月,必衣服箕帚为子姑神,或能数数画字,黄州郭氏神最异。予去岁作何氏录以记之。今年黄人汪若谷家,神尤奇。以箸为口,置笔口中,与人问答如响。曰:“吾天人也。名全,字德通,姓李氏。以若谷再世为人,吾是以降焉。”著篆字,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曰:“此天篆也。”与予篆三十字,云是天蓬咒。使以隶字释之,不可。见黄之进士张炳,曰:“久阔无恙。”炳问安所识。答曰:“子独不记刘苞乎?吾即苞也。”因道炳昔与苞起居语言状甚详。炳大惊,告予曰:“昔尝识苞京师,青巾布裘,文身而嗜酒,自言齐州人。今不知其所在。岂真天人乎?”或曰:“天人岂肯附箕帚为子姑神従汪若谷游哉?”予亦以为不然。全为鬼为仙,固不可知,然未可以其所托之陋疑之也。彼诚有道,视王宫豕牢一也。其字虽不可识,而意趣简古,非墟落间窃食愚鬼所能为者。昔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民多往祠。其后汉武帝亦祠之,谓之神君,震动天下。若疑其所托,又陋于全矣。世人所见常少,所不见常多,奚必于区区耳目之所及,度量世外事乎?姑藏其书,以待知者。
苏轼
1091
收藏
喜欢
84
闻子瞻习射
三苏作品
旧读兵书气已振,近传能射喜征鼖。手随乐节宁论中,箭作鸱声不害文。力薄仅能胜五斗,才高应自敌三军。良家六郡传真法,马上今谁最出群。
苏辙
收藏
喜欢
84
琼州惠通井记
三苏作品
《禹贡》:“济水入于河,溢为荥河。”南曰荥阳河,北曰荥泽。沱、潜本梁州二水,亦见于荆州。水行地中,出没数千里外,虽河海不能绝也。唐相李文饶,好饮惠山泉,置驿以取水。有僧言长安昊天观井水,与惠山泉通。杂以他水十余缶试之,僧独指其一曰:“此惠山泉也。”文饶为罢水驿。琼州之东五十里曰三山庵,庵下有泉,味类惠山。东坡居士过琼,庵僧惟德以水饷焉,而求为之名,名之曰惠通。元符三年六月十七日记。
苏轼
1101
收藏
喜欢
83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