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高级检索
搜索
登录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与
或
非
关键词
标题
摘要
正文
作者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ISBN
年代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用户中心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首页
东坡行旅
三苏图谱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遗址遗迹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返回
高级检索
搜索
搜索
全部
作者
标题
机构
高级检索
搜索
高级检索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或
与
非
标题
关键词
摘要
作者
正文
机构
出版单位
收藏单位
精确
模糊
日期范围
-
立即检索
重置条件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研究力量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分类浏览
资源类型
三苏作品
学术论文
数字图书
可移动文物
陈列展览
文化活动
影音作品
媒体宣传
古籍著作
有声图书
研究学者
关键字
眉山
纱縠行
三苏祠
苏轼
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文化
刘清泉
清正廉洁
三苏文化
学风家教
乌台诗案
三苏祠
苏辙
苏洵
苏轼
东坡大家讲
寿苏会
苏轼文物
专题配置标签A
寺
禅室
观
苏洵
苏轼
苏辙
年代
1048
1055
1056
1057
1059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1095
1096
1097
1098
1099
1100
1101
作者机构
万州
丰都
临安
临汝
丹阳
乐山
九江
云阳
仪征
余杭
儋州
六合
兴山
凤台
凤翔
凤阳
华阴
南京
南昌
博罗
叶县
合浦
吉安
吴江
周至
商丘
嘉兴
大余
大冶
奉新
奉节
定州
宜兴
宜城
宜宾
宜昌
宝鸡
宿州
富阳
尉氏
岐山
巫山
巴东
常州
广州
开封
当涂
彭泽
徐州
徐闻
德庆
忠县
怀远
息县
惠州
成都
扬州
扶风
无锡
星子
杭州
梧州
永修
汉阳
沙市
济南
浠水
海宁
涪陵
淮安
淮阳
清远
渑池
湖口
湖州
滑县
潍坊
灵璧
犍为
界首
益都
盱眙
眉县
眉山
秭归
章丘
胶州
芜湖
苏州
英德
荆门
蓬莱
藤县
襄城
襄阳
西安
许昌
诸城
赣州
连云
郑州
都昌
鄂城
重庆
钟祥
镇江
阜阳
阳新
韶关
高安
高邮
麻城
黄冈
找到90516条数据
侠骨柔肠苏东坡——论苏词的风貌
期刊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巨星,词、诗、文在宋代首屈一指,影响深远。尤其是苏词,纯任天性、自由奔放、锐意创新。本文将以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期间先后写下的两首著名的《江城子》词为引,阴柔与阳刚并举,以探讨苏轼对词风的创新性贡献,领略苏轼的侠骨柔肠。
陈颖[1]
收藏
喜欢
10248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期刊
一 “文如其人”是中国的一句老话。用这个观点来分析唐末五代宋初多数词人的作品却不大行得通。因为那时的词只是消酒助兴的玩意儿,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多方面地写进词里。他们词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和他们的个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陈华昌
收藏
喜欢
10218
东坡竹海泛新绿
期刊
距享有"中国诗书城"美誉的眉山仅12公里的周山坡,漫山遍野的麻竹苍翠欲滴,形成一道道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令人赏心悦目,美景胜似桃源.……
钟涛;陈颖
收藏
喜欢
10210
通脱潇洒苏东坡——浅析苏词背后的“心理”力量
期刊
文学和心理学(研究人之心理现象与过程)存在着某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心理的折射点——性格和经历,与作品紧密相关。我们可以透过作品风貌洞悉作家这一审美主体的心理奥秘;也可通过研究作家,发现心理对作品的强大影响力。
陈颖[1]
收藏
喜欢
10203
语言分析与作品意义--美籍学者孙康宜的柳永、苏轼词研究探微
期刊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陈颖[1];成松柳[1]
收藏
喜欢
10171
试论两宋时期中医药的国际交流
会议论文
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往很广泛,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和天禧五年(1021年)高丽使者郭元、韩祚各自回国时,宋真宗亲自赠送《太平圣惠方》1000卷;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年),高丽使者任懿、白可信回国时,徽宗赠送《太平圣惠方》1000卷和《神医普救方》1100卷。与唐代中日交流频繁的状况不同,北宋中日医药的交流大为衰落,甚至趋于停顿,南宋时期,中日医药交流又有所发展。但这些交流终因局限于两浙等地,来往亦以贸易商人和僧人为多。随着宋代中国与阿拉伯之间交通的进一步发达,海外贸易及通使等活动的频繁,当时对阿拉伯的医药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宋代书籍中还具体记载了某些阿拉伯所产药物的功用、采制方法等。
丁树栋
收藏
喜欢
10131
苏轼作品计数动量词研究
期刊
本文详尽考察了苏轼作品中计数动量词“次”、“度”、“回”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类别,揭示出其内部差异,并与前代动量词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论是这三个动量词在宋代发展成熟,并从中显现出苏轼作品这一类书面语料在语言研究中的价值。
陈颖[1]
收藏
喜欢
10102
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研究
学术论文
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确保每一个人的利益平等是分配正义的主旨所在。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都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本文从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着眼,力图通过现代的话语阐述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本文对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其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建构展开论述。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且对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同时说明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前提。本章详细分析了荀子所处战国时期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以及性恶论和明分使群的社会建构论的理论前提。第二章通过深入研究《荀子》原典,阐述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理论内涵。荀子以“制礼义以分之”为主要分配原则,按照职业分工进行经济利益的分配;依据德能标准进行政治权力的分配。在分配正义实现的途径上,通过经济层面的富民裕民以增加社会财富总量,通过政治层面的尚贤使能以保证政治参与机会的平等,通过轨制层面的实行王制以限制君权,通过制度层面的收养五疾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最终实现培养“成人”的个人进而实现“至平”的社会的理想目标。第三章阐述了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影响,对其思想的积极价值与局限性进行了评析,还通过与荀子关系密切,深受荀子思想影响的韩非、董仲舒、司马迁、王夫之等人对荀子分配正义思想的吸收,分析荀子分配正义思想在后世的发展。综上而言,本文运用现代性话语梳理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使其思想系统化,规范化。荀子的分配正义思想是解决当时社会一系列由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问题的典范,对于现今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陈颖
收藏
喜欢
10097
宋代动量词研究
学术论文
本文考察了《朱子语类》、《全宋词》及禅宗 语录等宋代语料,借鉴了现代汉语动量词的研 究成果,对宋代动量词进行了分类探讨,并讨论 了宋代表示动量的几种格式,最后得出结论:宋 代是动量词的完全成熟期。
陈颖
收藏
喜欢
10074
浅论黄楼之建的历史意义
会议论文
黄楼之建的意义重大而多重:以土压水,可稳定民心;它是对当时在苏轼领导下徐州军民抗洪救灾斗争伟大胜利的纪念;它也是对当时神宗皇帝及其朝廷对抗洪救灾比较重视的纪念;它是我国北宋时期文坛一次重要活动的见证,它是北宋时期教育发展的见证。黄楼之建体现了一种精神和情怀,它表现了苏轼当仁不让、为民请命、勤奋好学的担当精神,"坚忍不拔之志",灵活变通的执政机智,忧国为民的仁爱情怀。
宗景学
收藏
喜欢
9821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