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古祠遇上情景式剧本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月9日,“与苏同坐,PO有福”情景式剧本游戏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上线”。剧本游中,游客们与苏东坡的5位“贵人”解谜、互动,在三苏祠内开启一次全新的游览体验。“该剧本围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一线索,引出苏轼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五个人,通过故事角色引导、实景解谜,带领游客穿越千年时光。”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牌推广部副主任吕家庆介绍,本次剧本游由该公司与四川格物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游戏中,数名游客化身东坡邮差,手持各类道具,解锁各项任务,在景区里展开文化探索,沉浸式感受北宋文豪苏东坡的传奇故事。
“整个剧本玩下来大概花了1个小时,游戏设计和景区元素融合得很好。不仅虚实交织的体验引人入胜,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参与游客徐曦说,自己在游戏中集齐了福袋和印章,准备去兑换惊喜奖品和限定周边文创。
“‘剧本+旅游’的景区游览形式,为三苏祠的游客带来更多元、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景区的文化内涵。”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雷蕾表示,剧本游的推出是公司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实践。接下来,公司将不断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打造更多具有眉山特色的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底伊乐 眉山观察 方旭
2月3日,正月初六,立春节气。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张灯结彩,古韵悠扬。近万名游客走进馆内,在听荷轩猜灯谜、在东坡故居背诵《赤壁赋》、在晚香堂参与东坡诗词擂台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午9时许,游客陆续走进博物馆参观,其中不乏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苏粉”。大家带着对三苏父子的敬仰与好奇,或驻足细读墙上的诗文,或凝神听讲解员的解说,不时发出赞叹。
走进听荷轩,长廊中一盏盏红灯笼下悬挂着灯谜,游客通过手机扫码参与猜灯谜活动。有的眉头紧锁,认真思考谜底;有的灵光一闪,迅速猜中答案。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家长的引导下,感受猜灯谜的乐趣。长廊里不时爆发出欢笑声和掌声,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
“猜灯谜不仅有趣,还让我对东坡先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来自成都的游客卫薇一边陪孩子猜灯谜,一边讲述苏轼的诗词故事,希望激发孩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孩子在游戏中感悟古人的智慧与才华,馆内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精心布置的展览相得益彰,每件展品都仿佛诉说着三苏的文学成就与人生故事。”卫薇说。
一边是猜灯谜的游客,一边是挑战记忆的文学爱好者。在听荷轩、晚香堂的打卡点,几名游客围坐在一起,轮流背诵苏轼的经典名篇《赤壁赋》,感受字里行间涌动的豪情与壮阔。每当有人流畅地背完一段,周围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苏轼的文字真是千古绝唱,每次读来都有新感悟。”来自陕西的游客李依说,在三苏祠里背诵《赤壁赋》,特别有意义。
除了猜灯谜、诵读经典,春节期间,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还有闯秀才、举人、进士三关的趣味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以多样形式焕发生机。
记者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获悉,作为全省“蛇年贺新春”活动组成部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于1月29日—2月12日每日为蛇年出生的游客免费发放200张门票。“春节期间,我们特别策划了‘东坡雅韵 诗词迎新’系列活动,以三苏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游客感受三苏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邹遥说。
春节假期,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热闹非凡。2月3日,大年初六,三苏祠内张灯结彩,古韵悠扬。近万名游客涌入馆内,在听荷轩猜灯谜,在东坡故居背《赤壁赋》,在晚香堂参与东坡诗词擂台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早上9点过,游客便陆陆续续走进博物馆参观,其中有不少从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前来的“苏粉”。大家带着对三苏父子的敬仰与好奇,或驻足细读墙上的诗文,或凝神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不时发出赞叹声。
走进听荷轩,长廊中一盏盏红灯笼下悬挂着灯谜,游客们通过手机扫码参与猜灯谜活动。有的眉头紧锁,认真思考谜底;有的则灵光一闪,迅速猜中答案。孩子们也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在家长的引导下,逐渐领略到猜灯谜的乐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声和掌声,整个长廊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猜灯谜不仅有趣,还让我对东坡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来自成都的“苏粉”卫薇带孩子来三苏祠玩,她一边陪着孩子解读灯谜,一边讲述着苏轼的诗词故事,希望通过新春活动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孩子在游戏中感悟古人的智慧与才华,馆内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精心布置的展览也相得益彰,每一件展品都仿佛诉说着三苏的文学成就与人生故事。”卫薇感叹道。
一边是猜灯谜的游客,一边是挑战记忆的文学爱好者。在听荷轩、晚香堂的打卡点,几位游客正围坐在一起,轮流背诵苏轼的经典名篇《赤壁赋》,感受着字里行间涌动的豪情与壮阔。
“苏轼的文字真是千古绝唱,每次读来都有新感悟。”来自陕西的游客李依告诉记者,每当有人流畅地背完一段,周围便响起热烈的掌声与赞叹声,感觉在三苏祠里背诵《赤壁赋》,特别有意义。
春节期间,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内既有猜灯谜的欢声笑语,也有诵读经典的庄重与宁静,还有闯秀才、举人、进士三关的趣味挑战……传统文化在这里以多样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参与现场体验活动外,游客们还纷纷用镜头记录下美景,把文创产品带回家。整个三苏祠博物馆沉浸在一片文化的氛围中,让人们仿佛穿越千年与三苏父子隔空对话。记者从三苏祠博物馆了解到,作为全省“蛇年贺新春”活动组成部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于1月29日—2月12日每日为蛇年出生的游客免费发放200张门票。“春节期间,我们特别策划了‘东坡雅韵 诗词迎新’系列活动,以三苏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游客感受三苏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副馆长邹遥说。
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三苏祠博物馆内游人如织,八方游客祠内聆听“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故事,感受“三苏文化”魅力。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南宋改宅为祠堂,是历代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胜地。图为三苏祠南门外聚集了不少游客。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图为游客们聆听讲解员介绍“三苏”父子的故事。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评社成都12月25日电/马英九第三度访陆行程,在24日参访四川省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马英九对于苏东坡母亲教导为官清廉,一介不取,表示这与他从政理念“完全契合”,苏东坡多次遭贬,但仍非常洒脱,即使到艰困之地,仍以民为念,马英九认为,这是任何为官者应该学习的。
马英九在眉山的行程,官方并未安排台媒跟访。根据马英九基金会25日提供的消息,马英九系在大陆国台办副主任潘贤掌、联络局长杨毅与四川省常委、副省长普布顿珠陪同下,参访“三苏祠”约一个半小时,该处也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
他赞叹“三苏”父子的旧宅保存得这么完整,也仔细聆听导览介绍包括三苏家训等,并现场带着众人吟咏《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念苏东坡为官的风范。
期间马英九畅游苏家古宅的园林,以及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以及明代陈淳草书《前赤壁赋》、明代张风翼书苏轼《后赤壁赋》等珍贵文物。苏东坡母亲教导为官清廉,一介不取,让马英九非常感动,表示这与他从政理念完全契合。而苏东坡曾多次遭贬,但仍非常洒脱,即使到艰困之地,仍以民为念,马英九认为,这是任何为官者应该学习的。
此外,马英九也参访天府长岛数位文创园区,并参观创作出大陆著名动画电影《哪咤》的可可豆动画公司。他认为,大陆在相关领域发展迅速,台湾相关产业可以交流合作,毕竟台湾人才相当多,这是两岸合作的另一个良好契机。
12月21日,“德耀巴蜀 时代榜样”第八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发布盛典在成都举办。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研究馆员徐丽上榜,获评“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这份荣誉是肯定,但更多是鼓励,激励着更多三苏文化从业者坚守初心,默默奉献,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贡献力量。”12月23日,在三苏祠博物馆文物部办公室,提及省级道德模范的荣誉,徐丽表示,会继续带领团队肩负职责和使命,做好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对外宣传,文物保护和“三苏”研究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见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三苏祠博物馆工作的41年间,徐丽从一名一线讲解员,到三苏文化研究员,一路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用热情和坚守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价值理念。
自律好学 勤做三苏文化“讲解员”
徐丽与三苏祠的结缘要回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当时她的父亲在三苏祠工作,年幼的她穿梭于祠堂亭台楼阁之间,听着父辈们为参观者讲述三苏故事,那些充满诗意与传奇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悄然在心中种下对三苏文化热爱的萌芽。
1983年,徐丽正式进入三苏祠博物馆,成为了第一批讲解员。她在最初的讲解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讲解员绝非简单的叙述者,他们是连接历史与现实时空的关键桥梁,是文物背后故事的发言人,更是三苏文化的传播使者。游客渴望通过讲解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的陈列。
为了能担起这份重任,徐丽开始广泛涉猎各种史料、传记,仔细研读“三苏”的著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虚心向馆内的专家请教,还用心收集游客们的建议,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解说词。
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完善总结,潜心撰写了三苏祠博物馆导览解说词《苏祠漫步》,既为新入职的讲解员提供了专业、全面且实用的讲解参考,又满足了广大群众深入全面了解三苏祠的需求,让更多人能够深入领略三苏祠的文化魅力与深厚内涵。
潜心研究 甘做三苏文化“守望者”
随着讲解工作的不断深入,徐丽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尤其是在三苏文化研究与保护方面。2003年,在担任三苏博物馆文物部负责人后,她深入参与到三苏祠的陈列展出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环节。从展陈的设计构思到陈列文本的亲自执笔编写,还是对三苏生平的细致梳理、文学成就的深入剖析,她都以一种近乎痴迷的态度,数十年如一日地潜心研究。
“你看这个图片放在这儿有点喧宾夺主了,不能突出展陈的重点。”当天9时许,徐丽刚到办公室就赶紧打开电脑,与参与展陈设计的团队成员逐帧讨论图片文字摆放位置、展陈比例。虽已到退休年龄,但谈起三苏文化,她的眼里却散发着炙热的光芒。这次展陈的主题是“书数千卷 以遗子孙”——三苏家风主题展,即将在广东肇庆包公祠展出。
办公室外是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大厅,这里是文物修护的场地。工作人员们各司其职,专注于手中嘉庆年间《眉州蜀志》残本的保护修复。徐丽讨论完展陈细节后,马不停蹄地前往大厅,查看并指导文物修复难点和关键。“快退休了,我就希望能把我这几十年的文化研究和保护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让他们肩负起传承和保护的职责,于细微处还原历史,让文物‘活’起来,续写三苏文化的传奇篇章。”徐丽的话语间,满是对三苏文化的热爱和眷恋,这也是她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事的初衷和信念。
自2003年起,徐丽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深入挖掘每一幅书画背后隐藏的故事、艺术价值以及与三苏文化的紧密联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多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2014年,她创新性地采用馆藏文物赏析的方式,以故事为线索编著了《苏东坡与西园雅集》;2021年,她又以馆藏文物中历代名人的题留为切入点,精心编著了《名人与三苏祠》一书,进一步拓展了三苏祠文化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此期间,她还撰写了多篇与馆藏藏品密切相关的文章,为三苏文化研究的学术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作为中国苏祠研究学会会员,徐丽积极活跃在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中。她所撰写的论文多次被收录入研讨会文集,在《蜀学》《苏轼研究》等重要研究刊物上,也发表了10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深度的文章。
薪火相传 勇做三苏文化“播种人”
“三苏文化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术研究和博物馆内的展示,更应该广泛地传播给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怀着对三苏文化传承的强烈使命感,徐丽积极投身于三苏文化的传播事业,成为了一名热情的文化 “播种人”。
她常常走进高校、中小学校以及图书馆、“苏东坡传说”非遗讲堂,开展公益讲座,以独特的 “滴水见太阳” 的讲述方式,生动地讲述三苏父子一家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 的家风故事,让孩子们能够深刻理解三苏家风家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警属,徐丽也将三苏文化的传播延伸到了基层警队,常年为民警们送去三苏典籍,并通过举办讲座、读书分享班、主题征文活动以及指导文化室建设等多种形式,将东坡文化融入警营生活。
近年来,徐丽还受邀参加四川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此外还加入成都市家长学校专家讲师团,向家长们传授三苏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家长们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文化素养的下一代。
四十年风雨历程,徐丽参与和见证了三苏祠博物馆的发展和变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敬业奉献的深刻内涵。如今,临近退休,徐丽也将离开她一生追求的事业,但她的故事还在续写,激励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让三苏文化这颗璀璨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 | 眉山融媒记者 张丹梅
川观新闻记者 底伊乐 眉山观察 谭笑非
冬日悄至,三苏祠博物馆铺上银杏“黄毯”,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戴上雪景“银冠”。不少游客前来眉山,体验康养与休闲并重的冬季慢时光。日前,2024眉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提出,眉山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两城两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尚体育运动名城、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都市圈近郊休闲度假基地。
冬季旅游正当时,这张发展蓝图,将给眉山文旅产业带来哪些变化?
精选新线路 注重多元化、品质化
为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品质化的冬季旅游消费需求,眉山精心推出了5条精品旅游线路,整合了20余个特色文旅活动,让这个冬天来到眉山的游客,不仅能逛三苏祠赏银杏、品美食,还能玩冰雪、泡温泉、赏非遗……
其中,在“童话冰雪·温泉康养”线路,游客可以畅游瓦屋山赏雪景、体验冰雪活动,接着到七里坪和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享受温泉与美景;“寻幽探秘·古今穿越”线路则带领游客走进眉山的历史长卷,从三苏祠的人文底蕴到彭祖山的养生文化再到仁寿大佛的千年沧桑,感受眉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烟火眉州·东坡美食”线路将东坡肉、泡菜、黑龙滩全鱼宴和藤椒钵钵鸡等特色美食串联起来,让游客深入品味“舌尖上的眉山”。而“围炉煮茶·拾忆乡愁”线路则更注重慢生活体验,游客可以在古镇、乡村中围炉煮茶,品味农家菜,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迎春祈福·非遗民俗”线路则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休闲,游客可以在东坡水街穿越大宋盛世,在彭祖山祈福纳祥,还可以在国际竹艺城领略非遗竹编的魅力,感受眉山独特的民俗风情。
“除了精选的旅游路线外,我们还在服务保障方面做足功课。”眉山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保障。
打造新场景 提升辨识度、吸引力
三苏祠南大门两棵古老的银杏树,不仅见证着千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三苏文化的深厚底蕴。12月7日,以“银杏映三苏 文韵画卷长”为主题的2024年三苏祠银杏季活动启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杏”品文。
近年来,眉山以东坡文化为源头活水,持续推动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从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全球巡演,到大型历史原创话剧《苏东坡》全国巡演,再到“东坡文化月”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东坡文化的魅力。
作为眉山冬季旅游的明星景点之一,瓦屋山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冰雪资源成为游客心中的冬日胜地。12月9日,瓦屋山冰雪登山挑战赛火热开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挑战。“得益于前期徒步挑战赛活动的热烈反响,今年冬季的游客量和营收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冰雪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瓦屋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眉山的温泉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七里坪国际旅游度假区、柳江玉屏旅游度假区等地,温泉与雪景交织的旅游新场景,备受游客追捧。
“2024眉山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以‘两城两地’建设为抓手,更好擦亮眉山文旅名片。”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弘扬三苏文化,加快建设国际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更多具有眉山辨识度的消费新场景,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冬季旅游体验。
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小伙子尼诺目前在成都工作、生活。灿烂的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这个西方青年,他开始学习汉语。在去参观三苏祠时,尼诺被苏东坡的诗词、人格魅力所打动。